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享樂主義(關于享樂主義的基本詳情介紹) 看熱訊

2023-06-27 00:35:22 來源:互聯網

1、享樂主義(Hedonism),又叫伊壁鳩魯主義(Epicureanism),出現在 18 世紀的一種動機學說。

2、是動力心理學形成的一個重要來源。

3、認為人的行為由人的趨樂避苦欲望所引起。


【資料圖】

4、邊沁第一個系統地闡述了心理享樂主義的普遍原理。

5、特羅蘭德曾劃分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三種享樂主義。

6、實驗心理學家屬于過去的享樂主義,認為過去的快樂是現在行為的決定因素。

7、如桑代克于 1898 年在迷籠實驗中所發現的效果律:凡立即導致快樂的動作,則留下好的印象并重復出現,凡馬上導致痛苦的動作,則留下壞的印象且復現也受到抑制。

8、現在的享樂主義主張當前的快樂是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人的行為目的是尋求當前的快樂或逃避眼下的痛苦。

9、18 世紀和 19 世紀的享樂主義屬于未來的享樂主義和社會的享樂主義。

10、邊沁認為幸福是個人和社會的唯一的善的學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出于關心自己的利益。

11、邊沁試圖以有意識地避苦趨樂來解釋一切社會行為。

本文樂主義的基本詳情介紹就講解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