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半年報披露接近尾聲,基金、QFII、保險等主力機構二季度持股變動逐漸浮出水面。而機構投資相對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和邏輯推斷能力,因此機構投資增減持行為對普通投資者決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根據Wind數據統計,寧德時代(300750)取代貴州茅臺(600519)成為最受機構青睞的個股,多達1978家機構持股,較一季末1485家增加493家。這表明機構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前景非常看好,寧德時代在鋰電池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市場潛力巨大。貴州茅臺(600519)持股機構雖然增加了118家,但總體持股卻有所減少。公募基金、北上資金紛紛減持,私募基金成為增持主力。控股股東茅臺集團連續2個季度增持貴州茅臺,這表明公司管理層對貴州茅臺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在QFII持股方面,宇通客車(600066)最受青睞,阿布達比投資局增持超過1025萬股,摩根士丹利、北上資金也紛紛加倉。同時,QFII也在對一些股票進行減持,高盛國際大幅減持紫金礦業1.44億股,摩根士丹利減持輝豐股份(002496)1933萬股等。在保險資金方面,長城人壽增持浙江交科(002061)、中原高速(600020)等股票,表現活躍。社保基金則對有色股情有獨鐘,增持多只有色股超千萬股,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一八組合一口氣增持云鋁股份(000807)3067萬股、增持銅陵有色(000630)3027萬股,增持天山鋁業1316萬股等。總的來說,機構投資者的增減持行為對普通投資者決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對于那些被機構投資者廣泛持有的個股,更應該關注機構投資者的操作行為。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