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鋪好居民“舒心路”,讓出行不再“堵心”

2023-09-09 07:27:43 來源:上海黃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前,小區路面坑洼不平,日常行走及車輛進出十分不便。現在,小區路面重新鋪設,再也不用為出行發愁了。親戚朋友上門做客,都說小區環境變漂亮了,語氣里更多的是羨慕。”提起家門口這條改造完成的道路,瞿溪坊的居民們難掩心中的喜悅,也愿意出門多走走。

一份“安全報告”

前段時間,在瞿溪坊,一位老人拎著菜籃,剛進小區大門,就被坑洼的路面絆倒摔了一跤,幸虧被旁邊的熱心居民趕緊扶起,并聯系家屬將其安全送到家中。令人意外的是,蒙自居委會很快就收到了一份“安全報告”,里面標注著小區里幾處已破損的路面,而整理內容的正是幫助老人的熱心居民徐來喜,他不僅是小區里的老住戶,同時也是業委會主任。

“我們這個小區建了近30年,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路面很容易出現不規則的裂縫,這種裂縫看起來不起眼,卻給大家的日常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經過調查,徐來喜發現每次修補只能維持兩三個月,之后路面又會出現斷層現象,大約有兩三公分的落差,老人們一不注意就會摔跤。

路面問題不僅是居民的“心頭病”,也是居委干部放心不下的“牽掛事”。就如何解決小區路面反復破損的問題,居民區黨總支和居民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小區道路改造上達成共識,并把相關情況反映給街道,得到了街道的支持。居民區黨總支充分運用“三會”制度,結合居民意見,與業委會、物業、施工單位共同制定了小區主干道的改造方案。

美麗家園,更是“民心工程”

為了確保施工進程的順利推進,徐來喜積極配合居委會開展前期籌備工作。針對鋪路期間的出行問題,他主動站出來協調居民的停車事宜,根據車主名單一家家上門解釋道路改造期間需要把車子停在小區外面的原因,對于少數存在困難的居民,他第一時間與物業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停車難題。工程的最后一步是鋪一層瀝青,鋪設期間小區內不能隨意走動,徐來喜和居委干部提前告知居民施工時間段,提醒他們做好準備。那天,徐來喜一大早來到門衛室,每當有快遞小哥送來快遞,他總是上前解釋無法進出小區的原因,讓他們把快遞放在門衛室的貨架上。

隨后,物業在主干道上劃了多條停車白線,重新施劃的停車位變得更加清晰規范,提高辨識度的同時,美化了小區停車環境。“小區道路改造后,路面平坦寬敞,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我們打心眼里高興。”當天,王女士迫不及待地把車子停進來了,對停車體驗贊不絕口。

鋪平的是道路,溫暖的是民心。蒙自居民區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把這條昔日的“煩心路”變成凝聚民心的“連心路”,為社區和諧和鄰里互助注入了溫暖的力量。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