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金融行業加速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外資銀行在華設立券商又添一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方面表示,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關于核準設立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批復》,設立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渣打證券”)。渣打證券將成為2020年取消外資在證券公司中持股比例限制后,首家獲批新設立的外資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
除渣打銀行外,法國巴黎銀行、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等都提出要在華設立證券公司的意愿。
外資銀行爭先布局全資控股證券公司
據了解,渣打證券被視為渣打集團在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渣打證券擬從事的證券業務包括證券承銷、證券自營、證券經紀及資產管理(限于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注冊資本10.5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外資機構在華設立全資證券公司的熱情逐漸升溫,這與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緊密相關。
2018年《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頒布和實施,境外股東持有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放寬至51%。從2020年4月1日起,證監會正式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機構有望全資控股證券公司。
某外資銀行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外資機構持股比例關乎話語權,從33%到49%再到51%,隨著我國政策的放寬,可以看到外資銀行布局在華設立券商機構的積極性日益高漲;獨資和控股證券機構對于外資銀行而言區別不大,但控股證券機構依然要在不同文化的股東中做很多協調和磨合的工作,成立獨資證券機構外資銀行可以有更多施展空間。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外資金融機構加速了在境內設立控股券商的進程。截至目前,包括花旗證券、法巴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外資券商的設立申請處于審批階段。
同時,外資持股比例全面開放后,摩根大通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已實現了外資股東的全資控股。2021年8月,摩根大通受讓了其他5家內資股東所持的摩根大通證券股權,實現了對其的全資控股;高盛高華證券則緊隨其后,2021年10月,高盛宣布收購內資股東持有的高盛高華股權,并于次月完成股權變更的工商登記。
談及外資銀行在華設立證券公司的經驗,記者采訪了星展銀行為股東的星展證券相關人士。他告訴記者,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成立證券公司,能夠引入境外機構的先進經驗,促進良性競爭。“在當前證券行業競爭同質化的背景下,外資券商除了嚴守底線,強化合規風控意識和健全公司治理外,還要不斷做強做精、提高專業能力做出特色,如星展證券依托于中外股東的境內外金融資源和渠道優勢,為優質企業在跨境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活動提供國際化視角和多維度服務。”
提供一體化綜合金融方案
星展證券相關人士坦言,外資銀行在華設立證券公司要面對中國境內資本市場競爭激烈、頭部券商優勢明顯的壓力,展業難度較高,但同時也有其優勢。該人士分析,總體來看,外資銀行背景的券商普遍在合規風控、技術管理、創新業務能力和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擁有長期和豐富的經驗,亦擁有多層次、復合背景的人才隊伍;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可以整合銀行已有的機構和個人客戶資源,進一步開拓資本市場相關業務。
渣打證券擬任首席執行官耿琳亦表示:“渣打證券有自己獨特的業務戰略,即聚焦集團優勢業務領域——固定收益業務。渣打證券將實行差異化的業務拓展模式,依托渣打集團的國際網絡和強大的固定收益產品創新、結構化能力,堅定不移地服務中國資本市場,為客戶量身打造投融資方案,成為連通境內外優質資產和投資者的橋梁。”
同時,外資銀行頻繁在華設立券商機構,對其自身的發展也是有所助力的。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行長兼副董事長及區域行政總裁(中國及日本)張曉蕾表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持續和加速,中國資產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升。我們期待隨著渣打證券的正式獲批和運營,渣打銀行服務中國與海外客戶的能力將獲得進一步提升,為‘走進來’和‘走出去’的國內外企業和機構提供包括交易所市場在內的更全面和優質的金融解決方案。”
星展證券相關人士亦談到,星展集團已經進入中國市場近30年,星展證券可以作為星展集團在中國境內投資銀行業務的平臺,從事業務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承銷與保薦及證券自營業務,致力于為境內外客戶提供中國在岸資本市場相關的產品與服務,可以進一步與星展銀行形成協同效應,將新加坡的國際金融中心經驗、資源與中國本地實際結合,為其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跨區域、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和星展品牌影響力。
關鍵詞: 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