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世界快看點丨家長若“忍住”4件事,收獲的不是“憋屈”,而是更優秀的孩子

2023-02-13 21:00:02 來源:大米粒教育分享

本文由團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成年人在面對誰時最沒壓力呢?父母、伴侶或者好朋友?這些都不是。

能讓一個成年人完全展現自己真實性格,沒有任何顧忌地說話和做事,是在他幼小的孩子面前。


(相關資料圖)

家長在孩子面前有多放松?

仔細想想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心里有什么話隨口就說,孩子犯錯了后家長劈頭蓋臉一頓批評。

當覺得不耐煩了,會把孩子從身邊趕走,甚至在外面受氣后,回家拿著孩子撒氣。

面對孩子我們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情緒,包括喜悅、憤怒、不悅、不滿、嫌棄等,而這些情緒平時不會全部展現給外人看。

孩子面對家長的各種行為是什么反應呢?害怕、聽話、委屈,等父母釋放完情緒跟孩子說話,孩子瞬間“原諒”父母。

這類的事情循環往復的發生在每一個家庭里面,看上去孩子沒跟父母“記仇”,每次也沒有激烈的抗爭。

實際上,父母的行為在傷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若是為了孩子好,家長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忍一忍”。

家長若是“忍住”4件事,收獲更優秀的孩子

有些人聽到“忍”字火氣立刻就上頭了,叫我跟孩子忍?我做不到,那該有多憋屈啊!可是當了解其中的傷害后,會知道“忍一時”很值得。

1)忍住打擊的話語和行為

當孩子做不好一件事的時候,家長總是脫口而出:你咋這么笨呢?就知道你做不好,你以后也就這樣了,之類的話。

卻沒想過孩子真的有努力,只是他還不熟練,或者家長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狠心打擊會讓孩子放棄后續的努力。

因此當孩子犯錯和失敗時,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總結經驗,找出他“一丁點”做得好的地方,并給予鼓勵。

2)忍住嘮叨和催促

嘮叨和催促是多事家長最“忍不住”的事,可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耐心和自律性也在家長的嘮叨和催促中慢慢消失。

“快”這個詞并不適合孩子,就好像大人還有10分鐘下班,卻臨時接到任務,旁邊的人在不停催促自己快點做。

這時腦子里只有“快”字,反而因為做不好總出錯而拖延了時間。

于是讓孩子快起來的根本,是用更長的時間讓他掌握熟練度,安排好每一步計劃,先有質的積累才有速度的飛躍。

3)忍住不尊重和越界

我們雖然是孩子的父母、是他的長輩,但不代表我們可以人任性的詆毀、打壓、侮辱自己的孩子。

在幼兒時期也有自尊心,家長若總是這樣說孩子,會使他越來越自卑,進步變慢或在原地踏步。

當孩子慢慢有了獨立性后,父母能夠忍住越界行為也是很關鍵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觸碰原則問題,家長不要死盯著孩子的行為。

4)忍住暴脾氣和暴力

成年人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才會輕易發火,孩子做錯事占一方面,根本原因是家長有信心:不管怎樣,孩子一定會原諒自己。

孩子經常有恐懼的心理,會變得敏感自卑討好大人,要么忍氣吞聲以后被別人欺負,或者變得暴躁沖動不會管理情緒。

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就明確指出并改正,父母的脾氣和暴力,只是讓孩子看上去很害怕去,其實無暇顧及自己到底錯在哪了。

團子媽心里話:

當習慣了以上4個改變后,會發現自己心態好了,教育孩子越來越輕松。家長若是“忍住”4件事,收獲的不是“憋屈”,而是更優秀的孩子

【今日話題】大家能忍住哪一條?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