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記者單志強 通訊員 王婷婷)
春日生產忙,發展信心強。日前,在福鼎市雙岳工業項目區,領福新能源、友力化油器、鴻輝機車等項目正在加緊生產,這片曾經“沉睡”的266畝土地,而今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近年來,福鼎市堅定實施“工業立市”發展戰略,以“騰籠換鳥”為主要路徑,處置低效用地,創新強工,招大引強,加快推動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釋放發展新活力。
低效地結“高產果”
(資料圖)
沙埕灣畔,鼎盛鋼鐵項目現場機器轟鳴,一期已全面進入生產調試,預計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
項目落不落地,土地是“先行棋”。時間回溯到2017年,該項目所在地一部分為低產地,一部分為閑置地。
“我們舉全市之力,5個月內完成一期項目產能置換、列入省預備重點項目、填方230畝等工作,并妥善解決江南船業、創恒船舶等歷史遺留問題,有效盤活了項目用地用海,實現‘騰籠換鳥’。”福鼎工業園區黨委書記林天祿說。
“騰籠”之后,如何引來“鳳凰”?福鼎市著重對接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并開辟“綠色通道”,推動各類優質資源要素向各項目區集聚,促進產業發展上規模、上特色、上水平。
在文渡工業園區,福鼎規劃500畝地建設標準化廠房,引導城區周邊壓鑄企業、汽摩配小微企業退城入園,畝均效益在20萬元以上。同時,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推進土地高密度高層次開發,推動人才、信息、資金、技術向主導產業集聚,讓低效地結出“高產果”。
“全市工業企業正從過去‘鋪攤子’上規模為主轉向‘調結構’上效益為主,從低效領域轉移到高效領域,推動工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真正煥發生機和活力。”林天祿說。
老舊廠房變“智造工場”
在福建省友力化油器公司,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貫穿全生產鏈,機械手旋轉起落間便可完成一道道工序。
該公司原址位于福鼎市龍山新村,隨著業務快速發展,在原廠已施展不開拳腳。此時,福鼎市正處置雙岳工業項目區不良資產,采用“二次招商”方式,出讓部分土地。在此契機下,友力化油器成功拿下部分地塊,建設新廠,進行改造升級、產能擴張,如今可年產600萬臺化油器。
讓老舊廠房變身“智造工場”,福鼎市化油器產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發力智造,升級裝備,共引進數控車床、自動流水線等機械設備8672臺,先進檢測設備867臺,年產值超百億元,努力打造智造化油器集聚發展區。
盤存量、優增量、提質量,老企業、新企業、項目區在低效用地上實現了“多方共贏”,也為福鼎市高質量發展拓寬了空間。2022年,福鼎市282家規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607億元,同比增長36.9%。全市工業投資115.57億元,同比增長23.0%;技改投資72.55億元,同比增長101.6%。
“鏈”出發展新動能
主導產業蓬勃發展,必然帶動上下游企業加速“生長”。
從鋰離子電池到冶金新材料、清潔能源……隨著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落戶,一條完整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鏈在福鼎布局,“鏈”出發展新動能。
“產業結構重塑,對城市土地價值、配套產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對今后更高端、更有前景的項目落地有重要支撐作用,也必將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福鼎工業園區服務中心副主任陳瑋說。
在“龍頭”帶動下,鋰電配套電解液、有機溶劑千億產業集群和新材料千億產業集群逐步形成,持續壯大新能源產業生態圈。
延長“上下游”,補齊“前后端”。福鼎市注重產業鏈招商,圍繞寧德四大主導產業,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大力引進終端產品研發和精深加工企業,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創新鏈招商,重點對接廣東、江蘇、上海等地鋰電池隔離膜、正負極材料、電池結構件等新能源產業鏈配套項目來鼎投資,推進產業集聚式大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