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環球微動態丨數字供應鏈金融“活水”助暖經濟

2023-04-07 10:02:35 來源:國際商報

原標題:品牌企業助推器 中小企業活力源(引題)


(資料圖)

數字供應鏈金融“活水”助暖經濟(主題)

開春以來,各行各業在搶開局奮戰“開門紅”的同時,消費數據、產業數據也隨之回暖,呈現出一派經濟復蘇、春山可望的景象。如何延續這一態勢,企業要從何處獲得可持續增長?

在日前舉行的2023數字供應鏈金融品牌峰會上,來自實體零售、快速消費品、家電制造、新能源生產等品牌企業的負責人在對這一命題的交流中,無論是向拓展渠道要增長,還是向提升效率要增長,抑或向賦能經銷商要增長,均指向同一個答案:供應鏈的穩定,即是持續增長的前提。與此同時,他們均認為,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助力正日益凸顯。

網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表示,在供應鏈條中起主導作用的品牌企業,其供應鏈已從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數字供應鏈金融不僅是品牌企業發展的助推器,也使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成為直接獲益方。

與實體經濟融合速度超預期

2021年,數字供應鏈金融在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韌性、服務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等方面的價值得到國家層面認可,“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也被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而在近兩年的實踐中,數字供應鏈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速度超出預期。

以網商銀行推出的“大雁系統”為例,這一基于品牌企業和上下游小微企業的供應鏈關系,提供企業在供貨回款、采購訂貨、鋪貨收款、連鎖加盟等生產經營全鏈路的信貸及綜合資金管理需求方面的數字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已接入蒙牛、海爾、李錦記、vivo等1000多家品牌企業,覆蓋20多個行業,其中光伏、糧油、電動車等領域排名前10位的品牌覆蓋率達80%。

“大雁系統”在拓展渠道、穩供應鏈、提升效率等品牌經營中的價值日益凸顯。調研顯示,八成品牌認為“大雁系統”對其業務增長有拉動作用。越來越多的品牌也將數字供應鏈金融從“首席財務官(CFO)工程”升級為“首席執行官(CEO)工程”。

其實,在企業的實際運用中,這一金融方案的用途更為多元。“家電下鄉不僅有政策支持,也是企業尋求新增量的‘戰場’,來自下沉市場的增長對品牌而言日趨重要。”海爾智家副總裁、三翼鳥總經理左墨之表示,海爾有3萬家鄉鎮經銷商和零售門店,他們的資金周轉快,對于靈活便捷的數字金融服務更有需求。

“‘大雁系統’服務的經銷商中,中西部占比達53%。通過合作,‘大雁系統’已深度嵌入海爾智家與經銷商的交易系統,所有數據實時共享,經銷商貸款可隨借隨還。海爾還搭建了數字供應鏈金融的數據平臺,所有經銷商的情況一目了然,因而可以為旺季、新品發布的渠道營銷提供參考。可以說,數字供應鏈金融已成為海爾供應鏈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之一。”左墨之說。

在超威的實踐中,數字供應鏈金融則是其旺季促銷工具。超威的主營產品是兩輪車電池。電動車的主要市場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是傳統供應鏈金融難以覆蓋的區域。而通過和網商銀行進行數據共享,目前10個超威經銷商中有9個能獲得貸款。

“如果覆蓋足夠廣,就可以實現定時定向的精準扶持,支持品牌銷售。”超威集團副總裁開明敏表示,“在超威的市場營銷中,有專項預算用于聯合貼息。去年6月,超威和網商銀行投入530多萬元,最終通過信用貸款完成的采購額達近6億元。通過小投入帶動更多出貨量,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此外,也有品牌將數字供應鏈金融作為降本增效的工具。深耕便利店30年的天福,在廣東、湖南、江西、貴州、廣西等地有6600多家門店,通過與網商銀行合作,引入“大雁系統”,實現了“多平臺多渠道收款一本帳”“到店到家業務統一管控”“采購貨款線上付”“營銷卡券分潤快速清分”等功能。這也讓天福便利店從原來1個財務管200家店,還經常因管賬難、算賬慢而加班,到如今的1人能輕松管理1000家門店,即使財務人員身在異地也能管好多地門店。

天福連鎖商業集團副總裁成世恩表示:“我們發現數字供應鏈金融不僅是個管賬工具,還能為快速拓店提供幫助,支持落實天福的品牌戰略。截至2022年底,天福收購了4家便利店品牌,2000家新增加盟店財務數據實現無感切換,采購資金流一目了然。”

為小微企業發展助力顯成效

數字供應鏈金融不僅讓品牌企業受益,對于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的幫助更是直接且顯性的——從只有頭部企業能獲得融資,到中小微制造商、供貨商、經銷商、零售終端等都能獲得貸款,平均通過率提升至80%。而經銷商在周轉高峰還能獲得上游品牌和網商銀行的聯合貼息,資金成本更低。

“我們潮汕人不喜歡打工,所以我就選擇了創業。李錦記是一線品牌,知名度高,我是其在惠來縣的唯一一位經銷商。”70后張志堅是一名李錦記品牌的經銷商,在廣東揭陽市惠來縣華湖鎮經營一家佳津調味食品商行。

目前,公司擁有30多名員工和4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和倉庫。他的客戶主要下游是商超、農貿市場以及餐飲酒樓,近3000家。

張志堅說:“我們日常的囤貨量在1000萬元左右,春節的囤貨量在2000萬元,資金需求翻了一番。每年這個時候,不僅備受囤貨的壓力,商超賬期的壓力也顯現出來。平均來說,商超的賬期是1個月20天,因為過年消費者需求旺盛,商超囤貨量大,資金也緊張,他們會延期三個半月左右支付,這就導致我們的資金壓力更大了。”

今年,酒樓生意最先復蘇。1月份,張志堅酒樓的營業額達600萬元。他算了一筆賬:“在網商銀行的幫助下,我依靠自有資金和一筆50萬元的采購貸來周轉,利息按照1個點粗略計算,我只付了5000元利息。而快消品的毛利是10%,能撬動5萬元的利潤。如果有品牌利息折扣,資金成本會更低。”

不僅是張志堅這樣的小微創業者感受到了數字供應鏈金融帶來的“活水”和暖意,在蘇州昆山,悸動燒仙草的90后加盟商黃高松,白手起家6年開了10家奶茶店。在接入“大雁系統”后,公司可以像用信用卡消費一樣使用網商銀行的貸款采購原料,大大緩解了流動資金壓力,有余力支持多個店鋪的經營運轉。在云南昭通,vivo經銷商田文也在今年春節期間用300萬元的信用貸款帶動銷售額提升了30%。

在企業信心普遍上揚的回暖時刻,為了讓更多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輕松上陣”,在本次峰會上,企業代表與網商銀行共同啟動了“數字供應鏈金融助微行動”,該行動是由全國工商聯會同網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發起的“助微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127家銀行加入“助微計劃”,期間平均每月共同服務小微客戶超300萬,累計發放貸款超4萬億元。

金曉龍表示,“助微計劃”的一個關鍵場景就在供應鏈上,因為品牌供應鏈上下游的供貨商、經銷商、渠道商和終端門店都是一家家小微企業,數量龐大。“通過數字化供應鏈,我們首次有能力全面刻畫他們的經營狀況,還原以他們為中心的供應鏈網絡,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更普惠的金融服務,將助微落到實處。數字金融無法脫離實體經濟單獨發展,只有使用數字金融的品牌企業、小微企業都成功了,數字金融才能真正像活水一樣,聚流為川,源遠流長。”(記者 李子晨)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