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間,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復牌指引已滿足,將在4月13日上午9時起于港交所恢復買賣。
(資料圖)
一位機構分析人士稱,融創中國成功復牌是其經營恢復進程的標志性事件,代表著公司在資本市場率先恢復正常。復牌將直接帶動公司股票流動性的恢復,有助于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強化市場預期。不過,由于2022年地產股經歷集體下跌,融創中國此時復牌難免出現股價回調。
據記者統計,2022年60家港股房企中有53家出現市值下跌,截至2022年底的平均市值為215億港元,比當年年初整體下降23%,與2021年平均800多億元的峰值相比,降幅超70%。
對此,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云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理論上成功復牌將會提振股價,但因公司停牌到現在,地產板塊整體下行,同時鑒于行業目前處于風險出清狀態,資本市場不一定給予認可,可能會導致其股價回落、市值縮水,這有待觀察。
多因素助公司復牌
回顧融創中國復牌進程,從接獲復牌指引到完成復牌用時9個月,期間取得境內外債務重組、年報發布等一系列重要成果,顯現出其自救脫困的積極性和高效率,這也讓其成為目前行業經營恢復進度最快的房企之一。
根據復牌公告,融創中國2021年年度業績、2022年中期及全年業績已分別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3月底披露,至此,公司上市規則規定的所有財務業績均完成刊發。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融創中國資產總額約10902億元,2022年實現收入967.5億元。
據上述人士分析,融創中國當下工作重心比較明確,即以保交付、保基本經營、保價值為第一要務;其次是團隊穩定,沒有“躺平”,正多措并舉讓公司走出困境;最后,融創中國還有優質資產、拳頭項目,這些也幫助公司順利打開了局面。
“業績報告發布,債務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公司保交樓、銷售等經營的恢復,助力其成功復牌。”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稱。
在外界看來,融創中國拿下恢復經營的關鍵一役,債務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是關鍵。截至目前,融創中國約百億美元規模的境外債重組已發布正式重組方案,并與持債金額超過30%的境外債權人小組達成支持協議,預計方案將會順利拿到超過75%的同意票,屆時清盤呈請也將被撤銷。
房企化債進程將提速
“融創中國之所以能與債權人達成一致,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拿出融創服務等核心資產股權以股抵債,物管業務屬于輕資產,相比住宅業務,其在資本市場估值更高,更易受到債權人認可。”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融創中國此舉,也給出險房企化債提供了一種思路,即在一季度銷售市場回暖之際,抓住機遇積極應對債務危機,一味拖延只能讓公司未來之路更難走。
同時,嚴躍進直言,近期多家規模房企化債進程提速,共同特點是拿出核心資產消債,同時其掌舵人也對過去無序擴張進行了反思,對公司后續經營將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于投資者對其提升信心。
“融創中國能夠復牌展現出積極一面,至少看到化債取得的積極進展,這對于出險房企,甚至整個行業而言都有積極意義,其操作路徑值得其他房企借鑒,但是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資產規模、資產是否優質、營銷能力等,這都會對化債造成影響,出險企業能否積極化債還是需要雙方積極溝通,拿出可行的方案。”肖云祥如是稱。
不過,在嚴躍進看來,融創中國復牌只是開始,未來是否能真正重回經營正軌,還要看銷售額回款如何,恢復自身經營造血能力才是脫困的核心動力。
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6家房企債務違約,仍有14家在港上市公司處于停牌狀態。“未來幾個月,隨著市場企穩回升,部分企業債務重組取得明顯進展,會有更多企業復牌。”劉水表示,屆時,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也將取得明顯成效。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