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當前頭條:徐鈺洋:聞聲識慈愛

2023-04-19 15:14:07 來源:封面新聞


(資料圖)

作者:成都四十中學 七年級三班徐鈺洋

幼年時,每當那一聲聲充滿“土味”的嗓音響起,我就知道那一定是奶奶的聲音。她的方言不太好聽,充滿泥土氣息,喉嚨又有點沙啞。如今只要我記憶翻涌,冥冥之中聽見這樣的聲音,我一下子就會感覺到奶奶仿佛還陪在我的身邊。

從小奶奶視我如珍寶。媽媽把我生出來后,奶奶一直照顧我,她注定成為了我最親的人。她一頭白發,眼神是鄉下人該有的清純。牙齒從我記事起就不剩幾顆了,吃東西時格外費勁。從頭到腳的皮膚都是比較黑的。她的臉總是對我露出慈愛的神色。這是我從小對她的印象。

我學會說話后,每一次受傷,都是哭著喊著等她來。聽著她叫我的小名,我就撲向她。她總會用盡所有的方法哄我。她沙啞的聲音在我腦中回響,我就不再哭了。她會給我吹吹傷口,然后上藥。 她的肺不好,干不了重活,因此她說話費力,嗓音沙啞。大家喊她不做事,但她從來不聽,一直忙個不停。

小時候我體弱多病。每次,我因為吃太多東西而不舒服了,奶奶都會用一種土方法,“提背”——用手把我背上的肉提起來,只要有響聲就說明提完背了,過不了多久就會好。每次我都是這么好的。奶奶總會慈祥地問我,痛嗎?我聽見了,心里都安定不少。

到了小學三年級,我上托管班了。晚飯得有人送來。奶奶有空,所以每晚都能吃到奶奶做的飯。現在回想,那時她是多么累呀!但當時我還各種挑食,嫌她做飯沒花樣。我真是不知感恩!如今,失去她了,才明白這平凡的點滴是多么珍貴! 奶奶老了,實在扛不住了,后來也經常生病。她就回到了老家養病。我忘了那時我到底多少歲,但我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這一切都得益于她。

之后,她一直住在老家。她偶爾會給我打電話、打視頻,但由于我要上學,也很難每天都聽到她關切的話語。 時光飛逝,如今奶奶已離開,我仍然忘不了奶奶的臉,與她那慈愛的聲音。我也日漸明白了她的付出,但是再也無法向她表達了。這正是我一直的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今,我常常從夢中驚醒,仿佛奶奶繼續按照她在生的狀態對我說話。這樣的時刻,我總感覺她還在我的生命中長存。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