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春天的茶訊|納雍:云霧繞山頭 又見采茶忙

2023-04-21 07:04:30 來源:天眼新聞

農家少閑月,四月采茶忙。

站在納雍縣鬃嶺鎮坪箐村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神箐大山上俯瞰,滿園春色,一片寧靜沁人心脾。

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嫩芽吐翠,一葉葉芽尖翠綠清亮,在山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晃著身子,茶農們三五成群分布在一座座山頭,挎著竹簍,指尖嫻熟地在青翠欲滴的茶葉間飛舞,手指輕捻,采滿后送到路邊的收購點稱重。


【資料圖】

茶商譚正義,是納雍縣鬃嶺鎮坪箐村村民,貴州霧翠茗香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正忙著采摘新茶、趕制新茶,供應市場,助農增收。

春茶采摘正當時,茶園風光無限美。

65歲的曹發蘭是清晨六點出發上茶山的。她說,采茶是辛苦的,但同時也是幸福的。

“曹發蘭,10斤。”

曹發蘭一邊采茶一邊告訴記者,時間一點一滴劃過,曹發蘭的竹筐承滿了青綠的茶青,記者跟隨她來到茶青收購點。

“采一斤茶青,收入25元。茶園開園以來,我就在這里采茶,手腳勤快點,多勞多得。當天她共采茶青10斤掙250元。在家門口就能工作,還能照顧家中老小,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在非采茶季,曹發蘭在忙完家中的農活,也常來茶場干活,給茶樹修枝剪葉、追肥、除草,多勞多得,一年至少有1萬多元的收入。在附近村莊,像她這樣長期在茶場務工的村民還有200多人。

明前茶采摘加工忙,小小金葉筑起振興路。

在這里參與采茶的還有不少中小學生,歡歡(化名)是納雍縣鬃嶺鎮坪箐村小學四年級學生,4月17日記者采訪時恰遇歡歡和她的4個小伙伴在地里采摘茶葉,當天歡歡采了3斤茶青領到了75元工資,歡歡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掙錢。歡歡說她準備用這筆錢買心儀的玩具和學習用品。

鬃嶺鎮坪箐村海拔2000多米,這里曾是貴州境內重點產煤地之一。2006年初,正在從事煤礦經營的“煤老板”譚正義,打算帶著鄉親們換一個生計,利用近萬畝的原產煤區,打造一個高山生態茶園。

除雜草、辟荒山、挖溝渠、開新路、種茶苗……在質疑聲中,譚正義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一點點突破高山茶的“生死極限”。經過5年多的艱難探索,譚正義采用在1800米海拔的地方用營養坨育苗,2年后再移栽到2000米以上的山上的方法,目前種出了7000多畝的高山有機茶園。

一片茶葉撬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10年前譚正義又投入巨資在茶山上建起年出萬頭規模的生態糯谷豬養殖場,使用沼氣池生產有機肥,種植有機茶,通過循環農業模式種茶、采茶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譚正義帶領當地村民致力于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以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為切入點,通過“豬—沼(電)—茶(果蔬)—草”的循環農業模式,推進畜禽糞污在茶葉種植中的綜合利用,公司2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運行正常,有效整治了養殖污染,提高了農業效益,產出的茶葉品質優良。形成了循環農業產業鏈,形成了種豬繁育、牧草種植、熟化飼料加工、污物處理、有機肥利用全配套的高山生態立體循環種養殖模式。除有機追肥外,譚正義還堅持人工除草,同時,公司還建立了茶葉加工廠、萬頭生態可樂(糯谷)豬、飼料加工廠帶動周邊村寨200多名群眾常年就業。

茶韻飄香促振興。

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公司的主要茶產品有紅茶、綠茶和白茶,是從福建茶科所請來專家精心研制加工的,原茶取自于“霧翠茗香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茶園,產地和產品均通過歐盟和美國的有機認證。

2200多米的高山茶吐綠溢香。

“我的員工都是本村的村民,我將帶領我們的團隊,結合轄區政府旅游規劃,將這7000畝生態有機茶園打造成農旅結合的優美項目,讓家鄉的茶飄得更遠。”展望未來,譚正義信心滿滿。

如今,茶園內道路相通,自動噴滿灌等配套設施齊全,茶園梯田、淺后山地等景觀應接不睱。隨著茶園功能的不斷完善,這里也逐步形成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格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杏

編輯  謝朝政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