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今日看點:波蘭學者就俄烏沖突評析網絡行動在戰爭中的運用

2023-04-26 19:01:52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

波蘭雅蓋隆大學學者多米尼卡·齊維茲和布拉澤·賽杜克聯合發表題為《延續還是改變?網絡空間在未來武裝沖突中的作用》的文章,分析俄烏戰爭的網絡斗爭態勢,以及網絡空間在未來武裝沖突中的作用。


(相關資料圖)

文章針對俄烏網絡斗爭提出四個主要觀察判斷:一是俄羅斯未能在戰爭期間維持最初的快速和大規模網絡攻擊,顯示出在網絡空間保持攻勢極具挑戰性,因為開發有效的網絡武器并使它們保持最新狀態比使用常規武器要困難得多;二是包括私營公司在內的西方盟友的協助在限制俄羅斯網絡攻擊的有效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幫助烏克蘭轉移和保護敏感數據、提供衛星通信支持等,表明在網絡空間向盟友提供援助比在其他領域更加便捷;三是俄羅斯戰前的網絡空間活動并不先進,主要集中在通過虛假信息施加認知影響,預測此方式將繼續成為網絡空間的重要用途,因為信息戰不僅直接支持軍事行動,還在戰略溝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是雖然“烏克蘭IT軍隊”行動的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分析,但通過智能手機訪問的ICT解決方案對于國防的重要性將會增加,將此能力與國家和武裝部隊的信息系統相結合至關重要。

文章評析稱,俄烏沖突將給全球安全格局帶來重大變化,包括戰略和戰術方面以及網絡空間能力的利用,為未來戰爭中如何利用網絡空間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俄烏沖突表明,一旦跨過戰爭的門檻,網絡空間進攻活動的作用也將發生轉變,包括網絡行動在內的“灰色地帶”活動并不足以實現國家戰略目標;俄烏沖突證實了網絡空間在戰爭中不斷發展的使用,推翻了專家關于網絡攻擊能力在武裝沖突期間使用的兩個設想,包括網絡攻擊活動將被用作動能行動的補充或局部替代、網絡空間活動與動能行動同步開展以提高后者的有效性;網絡空間領域攻擊活動需要大量資源,只有美國、中國等強國才有能力在未來大規模使用網絡武器;網絡空間最適合處于戰爭邊緣的活動,在沖突進入白熱化階段前將保持重要地位,但在軍事行動中的效果則較差。

奇安網情局編譯有關情況,供讀者參考。

延續還是改變?

網絡空間在未來武裝沖突中的作用

俄烏沖突被視為近三十年來的首次大規模常規戰爭,預計將給全球安全格局帶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不僅與戰略和戰術有關,還包括網絡空間能力的利用。在烏克蘭的敵對行動中,技術先進的行為者實際參與了沖突。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2年國家網絡力量指數,烏克蘭在網絡防御能力方面排名第二,而俄羅斯在擁有最重要的網絡攻擊能力方面排名第二。俄羅斯此前已經展示了其擊敗對手的能力,并被披露正在通過其秘密機構(在一家名為NTC Vulcan的私營公司的幌子下運作)不斷開發進一步的攻擊性網絡工具。因此,俄烏沖突為未來戰爭中如何利用網絡空間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在2022年2月前,很多專家認為,俄烏沖突仍將處于灰色地帶“悶燒”狀態,網絡空間將被廣泛用于“處于戰爭邊緣”的敵對活動。網絡行動被認為是技術先進國家間激烈競爭的便捷替代選項。然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動能軍事行動表明,當一方認為其切身利益受到威脅時,灰色地帶的活動(包括網絡行動)可能是不夠的。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是實際占領烏克蘭領土,事實證明網絡空間的活動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一旦跨過戰爭的門檻,網絡空間進攻活動的作用也發生了轉變。

關于此事,分析人士在2022年2月前設想了兩種可能的情景,即在21世紀的武裝沖突期間如何使用網絡攻擊。一些專家認為,網絡攻擊活動將被用作動能行動的補充或其局部替代。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專家強調網絡空間活動與動能行動的同步,以提高后者的有效性。然而,對已披露的針對烏克蘭的網絡攻擊活動及其與動能行動同時發生的分析表明,這兩種假設都不成立。除對衛星互聯網提供商Viasat的攻擊外,沒有任何旨在破壞物理基礎設施的重大網絡攻擊的報道。此外,在同一地區協調動能攻擊和網絡攻擊的情況很少見,對沖突進展沒有產生重大影響。兩種形式攻擊可能的共存可歸因于網絡攻擊的大規模性質,網絡攻擊因其規模似乎與其他領域的活動相關。

“五眼”聯盟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關于網絡空間在戰爭中當前和未來作用的寶貴知識來源。上述國家的網絡安全機構于2022年4月底發表聯合聲明,警告犯罪集團在與烏克蘭的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行為,增加了這一消息來源的重要性。基于此,可以得出四個主要觀察結果。

首先,俄羅斯未能維持最初的快速和大規模網絡攻擊,正如使用6到9個惡意軟件家族所表明的那樣。3個月后,使用惡意擦除軟件(破壞數據的計算機蠕蟲)和其他類型的惡意軟件的活動強度明顯下降。

實際上,在網絡空間保持攻勢極具挑戰性。開發有效的網絡武器并使它們保持最新狀態比使用常規武器要困難得多。這是由于網絡武器的“生命周期”,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檢測新的漏洞并利用它發起攻擊。當俄羅斯軍隊實際越過邊界時,使用網絡武器的優勢被大大削弱,包括難以溯源、無國界性以及避免人員傷亡以防止沖突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大炮、火箭彈和無人機成為比網絡攻擊更有效的工具。因此,網絡領域的使用不僅適用于俄羅斯的能力,還適用于任何必須在網絡空間開展長期進攻活動的實體。需要一個計劃周密的網絡武器使用戰略,網絡武器在未來的大規模使用將主要是美國或中國(最有可能保持節奏和恢復能力的實體)的領域地盤。

其次,包括私營公司在內的西方盟友的協助在限制俄羅斯網絡攻擊的有效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網絡司令部專家在戰前訪問了烏克蘭,他們可能為烏克蘭成功的網絡防御做出了貢獻。這種援助很可能是美國網絡空間“前沿防御”防御“持續交戰”戰略的一部分。此外,烏克蘭決定將關鍵數據遷移到云端并借助Amazon Web Services提供的Snowball設備對其進行保護,以及來自Starlink等公司的通信支持和來自衛星成像的數據支持,都在幫助烏克蘭的安全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烏克蘭的大部分敏感數據都被包括微軟在內的西方實體轉移和保護。

可以推斷,在網絡空間為盟友提供援助比在陸地等其他領域要簡單得多。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領先的科技公司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支持。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公司并不效忠于國家當局,美國政府也不能強迫它們支持美國的盟友。然而,這引發了這些公司是否會以同樣水平的承諾和決心支持其他美國盟友的問題。此外,美國公司發現援助烏克蘭更容易,因為俄羅斯在戰前并不是重要的經濟伙伴。此外,從烏克蘭獲得的經驗使網絡安全公司能夠更好地保護其所有客戶。

再次,在戰爭爆發前,俄羅斯在網絡空間的活動并不先進,主要集中在通過虛假信息進行影響。這種方法很可能會繼續成為網絡空間的主要用途。這符合英國引入的認知效應學說,該學說旨在操縱對手可訪問的數據,以創建和維持對現實的錯誤感知,然后可以利用這種感知為自己謀取利益。這一戰略被西方情報機構用來對付“伊斯蘭國”,很可能成為對抗俄羅斯的關鍵要素,因為信息戰不僅直接支持軍事行動,而且在戰略溝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后,烏克蘭的國防活動包括組建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組成的“烏克蘭IT軍隊”。他們行動的有效性仍有待進一步分析。這項努力的一個成果是在Diia政府應用程序中添加了一項功能,用于報告俄羅斯行動造成的損失和敵軍的位置。在美國的財政支持下,該系統可能會在其他國家普及。所有公民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訪問的ICT解決方案對于國防的重要性將會增加。然而,將這些能力整合到戰爭期間的決策過程中將是一項重大挑戰。將這些能力與國家和武裝部隊的信息系統相結合至關重要,這將證明對北約國家具有挑戰性。問題不僅在于網絡安全和數據分析的水平,還在于確保通信符合在戰時維持通信所需的標準。

俄烏沖突證實了網絡空間在戰爭中不斷發展的使用,揭示了有關網絡行動的專家假設。該領域活動的攻擊性需要大量資源,只有少數國際行為者(包括私營公司)才能獲得這些資源。在沖突進入白熱化階段前,預計網絡空間將保持重要地位,因為它最適合處于戰爭邊緣的活動,而在軍事行動中效果較差。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