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管窺方直科技違規減持:實控人被監管警示,業績八年走頹|財務異動透視鏡 世界快資訊

2023-04-28 15:01:16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齊萌 張智 深圳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5日,深圳證監局對方直科技(300235.SZ)實際控制人黃元忠、董事陳克讓發布警示函。黃元忠、陳克讓、股東黃曉峰作為一致行動人,黃元忠、陳克讓未能在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每減少5%時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并停止交易公司股票,深圳證監局對黃元忠、陳克讓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實際上,早在2022年6月深交所便就此事發布了《關于對黃元忠、陳克讓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深交所表示,在2014年12月2日至2021年11月15日期間,方直科技實際控制人黃元忠及其一致行動人陳克讓、黃曉峰合計持股比例由55.27%下降至40.08%,累計變動比例達15.19%。因未及時披露,對黃元忠、陳克讓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股東減持未及時披露的背后,公司業績一度持續下滑。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利潤便一路下滑,扣非凈利潤甚至下滑為負。到了2019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大漲820.73%至1957.94萬元,但而后波動下滑至2022年的966.59萬元。日前方直科技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仍未見向好。

“方直科技業績下滑,且大股東違規減持,可能是利空偏多,公司資金出現問題,公司實控人、大股東想要減持套現。公司大股東未能在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每減少5%時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并停止交易公司股票,違反了《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侵犯了普通投資者的權益,會引起市場情緒恐慌。”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4月26日,《華夏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致函方直科技,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業績八年走頹

對于深圳證監局發布《關于對黃元忠、陳克讓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方直科技董事會發布公告回復:“收到警示函后,相關人員高度重視警示函中指出的問題,表示將充分吸取教訓,切實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學習,提高規范運作意識,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本次監管措施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管理活動,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就此事,深交所早在2022年6月發布的《關于對黃元忠、陳克讓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中表示,經查明,黃元忠、陳克讓存在違規行為。2014年12月2日至2021年11月15日期間,方直科技實際控制人黃元忠及其一致行動人陳克讓、黃曉峰合計持股比例由55.27%下降至40.08%,累計變動比例達15.19%,當中,被動稀釋比例為2.81%,主動減持的股份比例為12.38%。黃元忠、陳克讓未能在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每減少5%時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并停止交易公司股票,直至2021年11月16日、12月23日才補充披露 權益變動報告書及其補充公告。黃元忠、陳克讓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深交所相關規定,深交所對黃元忠、陳克讓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實際上,上述公司股東在2014年至2021年末減持未及時披露的背后,業績下滑也值得關注。

2014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增速緩慢,從8282.78萬元增長至1.08億元,公司利潤在2014年至2018年間一路下滑,凈利潤從2014年的2252.39萬元下滑至2018年的1231.61萬元,扣非凈利潤從2014年的1552.15萬元下滑至2018年的-271.66萬元。

2019年方直科技終迎業績拐點,但而后又呈下滑趨勢。公司凈利潤大漲161.35%至3218.75萬元,但而后又下滑至2022年的2333.16萬元;公司扣非凈利潤在2019年大漲820.73%至1957.94萬元,但而后波動下滑至2022年的966.59萬元。

在日前方直科技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仍未見向好。公司實現營收2761.54萬元,同比下滑22.84%,凈利潤1165.95萬元,同比下滑10.03%,扣非凈利潤966.59萬元,同比下滑11.72%。

違規減持監管從嚴

對于方直科技大股東減持超過5%未及時披露的現象,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可能會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稱,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如果大股東減持的原因是因為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那么未披露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下降,股價下跌。此外,未及時披露也可能會違反證券法規,導致監管機構的處罰。”

付建也表示,大股東大規模減持,會令股市承壓,影響股票價格,造成市場波動,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也非常大。大股東減持超5%未披露違反了法定的披露義務和相關程序,損害了投資者權益,可能造成投資者的損失。

實際上,從近期的監管動向來看,對違規減持的查處力度正在加大,已有多家公司股東因此領到“罰單”或被采取監管措施。

3月29日,道道全(002852.SZ)披露,公司副總經理吳康林于2022年12月14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道道全股票2.5萬股,累計減持金額36.67萬余元。吳康林作為道道全副總經理,未按規定在首次減持行為發生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因此,公司副總經理吳康林被湖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同日,萬通發展控股股東嘉華東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萬通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監管警示。萬通控股(600246.SH)在股份凍結事項尚未披露期間,于2023年2月15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00萬股公司股份。在相關文件已明確股份凍結事實的情況下,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經監管多次督促并發出函件后才予以披露,相關信息披露存在明顯遲延,損害投資者知情權。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上述行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多項規定。

4月25日,盛迅達(300518.SZ)股東陳湧銳收到深交所監管函。深交所表示,2023年3月21日至27日,其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被動減持公司股份94.39萬股,減持金額合計3737.7萬元,上述減持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

此外,天銀機電(300342.SZ)、百邦科技(300736.SZ)等公司在年內也因違規減持,收到“罰單”或被采取監管措施。

在張雪峰看來,目前違規減持監管力度逐漸加強,監管機構對于違規減持的處罰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例如,近年來證監會對于違規減持的罰款金額不斷提高,同時也加強了對于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為了更加從嚴監管,可以加強對于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提高違規減持的處罰力度,同時也可以加強對于大股東和內部人員的監管。

付建也表示,近年來,有關部門對違規減持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因為相關減持規則還存在不足,許多大股東尋找規避法律義務的辦法,短期內大幅減持,給普通投資者和市場帶來危害。對違規減持的行為更加從嚴監管,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同時也需要努力構建高效、有序的合規減持體系規則。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公培佳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