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實時焦點:郭施亮:退市聲中,投資者該如何避險

2023-05-13 12:05:49 來源:中財網


【資料圖】

在全面注冊制實施背景下,過去的一些投資規則與盈利模式也會發生變化。投資者不宜過度追求股票過低的價格水平,一旦股票價格持續跌破每股面值,將會觸發面值退市風險。投資者需要緊盯上市公司的凈資產變化、會計審核報告,如果發生異常,應該第一時間止損。

資本市場存在著不少的投資陷阱,稍有不慎,投資者就會承受比較大的投資風險,甚至危及到本金的安全。其中,股票退市對投資者持股市值的沖擊影響最大。但很多時候,投資者很難發現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如何回避退市風險、如何進行避雷都是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要學習的生存之道。

據數據統計,目前已有22家上市公司收到了交易所的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并提前鎖定了退市的風險。而且,這22家上市公司涉及龐大的股東數量,據不完全統計,22家上市公司牽涉到逾51萬戶股東,如果投資者堅守陣地,那么將會面臨退市風險,即使未來股票退到了三板市場,也會因流動性嚴重不足,導致價格的長期低迷,投資者回本難度也會大大提升。

從已收到終止上市的上市公司的退市情況分析,基本上離不開面值退市、無法表示意見以及財務退市等問題。還有個別上市公司,因牽涉到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這類企業退市之后基本上很難重新上市,部分投資者想通過提前布局退市股,來換取“烏鴉變鳳凰”的暴利機會,恐怕實現的概率非常低。

近年來,A股市場出現面值退市的頻率較高,而且面值退市規則落地后,對很多長期熱衷于炒作低價股的投資者來說,無疑大幅增加了投資的難度以及投資的風險,如果投資者不熟悉規則,那么很容易會跌入面值退市的陷阱之中。

根據面值退市規則,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持續20個交易日跌破每股面值,將會面臨退市的風險。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跌破了1元面值,當上市公司收到了交易所的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之后,距離退市的時間也非常接近了,對已經宣告退市的股票來說,投資者還是遠離為主,切勿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

在全面注冊制實施的背景下,未來A股市場會不會港股化引人關注。在港股市場中,我們可以看到港股市場長期存在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一邊是頭部企業占據著市場大量的流動性,另一邊卻是一批僵尸企業的持續運行。還有一批看似低估值的股票,因長期處于流動性嚴重不足的現象,淪為了僵尸股,市場稱為低估值陷阱。在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僅僅看著上市公司的估值高低,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注冊制的本質還是依靠市場化的運作,并由市場影響股票價格的漲跌。

在全面注冊制實施背景下,過去的一些投資規則與盈利模式也會發生變化。例如,投資者不宜過度追求股票過低的價格水平,一旦股票價格持續跌破每股面值,將會觸發面值退市風險。又如,投資者需要緊盯著上市公司的凈資產變化、上市公司會計審核報告,如果發生異常,應該第一時間止損,不宜抱有過多幻想。

可以預期,未來市場流動性會更聚集到頭部企業、稀缺資產之中。隨著市場容量的持續擴大,未來市場存量流動性分配給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資金規模也會越來越少,流動性長期不足自然也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價格發現功能。因此,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除了熟悉市場的退市規則之外,還需要持續關注上市公司的流動性變化情況,不應該只看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有時候市場流動性活躍程度會比股票估值本身更重要,更容易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在全面注冊制的環境下,過去的投資思維與盈利模式,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