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毫無疑問在宜家全球市場中排名前十,投資的增長速度也是最快的。相信未來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尤其是數字零售和可持續化發展等方面。”9月8日,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團首席執行官葉思博(Jesper Brodin)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群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資料圖片)
瑞典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公司于1943年由英格瓦·坎普拉德創立。據了解,宜家采取“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英格卡集團負責宜家產品在特定國家和地區的零售業務,此外英格卡集團在全球也有自己的購物中心和對外投資業務。
“宜家在全球31個市場運作,最近幾年全球擴張速度有所放緩。”葉思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宜家總部和創始人有一條明確的財務原則,在還沒有賺到錢之前就不要再擴張,不允許借款擴張,所以每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集團都非常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葉思博向澎湃新聞透露,宜家進入中國以來已累計投資430億元,再過一年即將與消費者見面的上海臨空宜家薈聚綜合體,則是英格卡集團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一筆單體投資。
近期,宜家中國剛宣布在未來三年將繼續投資63億元,主要圍繞數字化的繼續發展,現有運營能力的提升以及新商場和購物中心的建設等。自1998年在上海開設了大陸地區的第一家宜家商場以來,英格卡集團已在中國大陸開設了34家商場、1家城市店、2家體驗店和8家薈聚中心。
而宜家西安二店和上海臨空宜家薈聚綜合體計劃在2024年開門迎客,京津配送中心也將投入使用。此外,宜家中國近期表示,計劃在北京和深圳開設首批宜家設計靈感中心。
“在未來一年,宜家中國計劃在北京和深圳兩個城市開設5至6家靈感設計中心,目前還處于選址和設計的初級階段。”宜家中國總裁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龐安澤(Pontus Erntell)9月8日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靈感設計中心將成為宜家中國全渠道生態體系下一階段重點探索的方向。小型門店或靈感設計中心的推出,目的是希望在大城市中能更貼近當地消費者,與宜家進行更具有個性化的互動。
據悉,宜家中國將對超過300款產品進行價格投資,不同系列、不同種類的產品組合都會做適當的考慮和調整。
“中國家居市場的需求從過去追逐功能性到目前希望‘家’能夠提供功能性、情感性和社會性的價值。未來,宜家中國將以更低的價格來提供高質量的、功能性的、美觀的產品。”龐安澤還表示,宜家中國在物流配送的定價策略方面也在不斷優化調整。
中國是除瑞典以外唯一一個有宜家全價值鏈的國家,涉及產品設計、測試、生產、采購、倉儲及配送、零售、購物中心、數字創新等各個領域。
龐安澤表示,宜家中國有家居商場和產品開發中心等,進行全系列運營,很多制造都是在中國進行,以更貼近市場,“宜家中國開發的一些本地化產品,滿足中國的消費者后也逐漸推廣到全球的其他市場。”
“盡管一些企業會將供應鏈搬至東南亞等國家,但宜家希望能繼續扎根、深耕中國市場,加強與供應鏈的合作,實現長期發展。”談及中國供應鏈的未來發展,葉思博表示,中國市場體量較大,很多工廠為宜家中國建造的,或是集團擁有很大持股,不是說想搬就能搬。此外,經濟會有起起伏伏的周期,越是在困難的時候,集團越希望能和供應商共同合作、持續創新,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
“中國供應商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轉型能力。”葉思博進一步表示,多年前大家會認為中國供應商的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其實早在15年前,中國的供應商已經踏上轉型之路,加大對自動化的投資,更多關注產品的質量。在其他市場可能轉型、變革需要很長時間,但中國供應商轉型的速度領先于其他國家,愿意承擔風險,質量不斷改進提升,并且將可持續性融入生產過程中。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