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盡管全球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業績卻在今年實現了大幅增長。截至今年7月,電動汽車銷售與生產數量都超過了45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0%。 面對這一繁榮局面,電動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將面臨整合、智能化和更深入的中美關系三大趨勢。整合趨勢是由降價和新的行業參與者推動的,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品牌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受到挑戰,許多電動汽車品牌面臨著與他人合作或退出市場的壓力。整合趨勢已經初露端倪,例如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的合作以及大眾汽車與理想汽車的潛在合作。 此外,科技領域的新興參與者也將加劇智能汽車的競爭。百度等網絡搜索引擎巨頭正在與吉利控股等大型汽車制造商合作,推出智能汽車。明年年初,吉利控股和百度的全新合資企業預計將發布其首個合作款車型,以智能科技引起各方關注。 然而,中美企業在美國市場內的合作也面臨更加激烈的爭議。由于地緣政治環境和包含在岸外包激勵措施的《降低通脹法案》獲批通過,目前的情況變得更加復雜。然而,經濟更加傾向于共同合作。如果美國的汽車制造企業希望制造價格低于50,000美元的可盈利(電動)汽車,那么他們一定需要中國的電池。我們(美國)沒有那樣的能力,我們沒有開采礦產和提取它們的資源。在這十年里,我們無法擁有龐大數量的相關資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