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城市的發展,一些地方的拆遷成了必要。接群眾李某舉報,稱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雙違建筑遍地都是,意欲套取拆遷補償款。
接反映,記者到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平臺辦事處周莊村、文堯村、宋梨園村等多個村莊,看到村子里處處橫掛著“嚴禁雙違”標語,也看到反映者說的房屋上下層不相匹配的鐵皮簡易房和建筑材料、顏色不一的情況。
據知情者說,這里面臨拆遷房屋面積的丈量與賠償問題,于是幾乎處處都有違建的房屋,鐵皮簡易房或隨意用磚木亂接起的屋子便蔓延各處。
記者向了解拆遷補償的人士進行了咨詢得知,拆遷房屋228平方米內補償為720元每平方米,超出228平方米補償為500元每平方米,且要求為磚混結構,如若不是還要分等級再進行補償。很多趁著拆遷之際進行加蓋,就是為了將房子面積擴大,多要賠償款。
記者行至周莊村發現一田地里坐落一處2層14間房屋的建筑,看起來很顯眼。
記者來到宋梨園村劉李莊發現,這里加蓋房子的現象尤為嚴重。幾乎家家戶戶都進行了房屋加蓋,甚者已加蓋了4至5層。有些水泥印跡還未被風雨長久侵蝕,嶄新的部分一眼便能辨出;更有的房屋才接到一半,磚塊四散著;甚至一些新蓋的房子卻連門窗都沒有。就房屋構造和用料來看,這樣的房屋并不具備安全保障性,且有些房屋加蓋在老院墻外,參差不齊的似乎正映照著拆遷的慌亂和廢墟。
針對此事,記者聯系了平臺辦事處朱書記。朱書記稱,村子里沒有建房的,在房子上面加蓋的都是以前的事情。并就田地里的建筑解釋說“這是改造的村室,以前是養殖場。”
無獨有偶,記者前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中州辦事處進行實地走訪發現,劉樓村很多用紅色油漆標記數字的房子,也幾乎都覆蓋著藍色、白色的鐵皮房屋,或者落著磚塊木頭混搭的架子。
在睢陽大道與勝利路交叉口南約100處,記者找到了反映人說的違規占地進行開發的項目。路東一排圍墻,圈住了中間的地,有幾名男子正在施工。
記者將走訪情況反饋至中州辦事處李主任處,李主任稱將讓了解事情的人給記者回復。
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得到中州辦事處的相關回復。
辦事處存在的占地及諸多加蓋房屋的行為,是否都取得了相關手續后開始建設?如若沒有,誰為雙違制止不力負責?這般情景,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領導是否知情,又將作何處理?本網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