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無論哪個行業在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生長后,總會涌現一家“奇葩”企業,他們不以產品、技術標榜自己,而是專注于對競爭對手的攻擊、攪亂業內秩序,以期能渾水摸魚,打響名頭。
近來火熱的互聯網反欺詐領域似乎也未能逃脫此定律,龍頭企業冒出后,更多的企業便參與其中攪局,凸顯在輿論上,這些公司的表現就尤為奇葩。比如,通付盾,這家總部位于蘇州的互聯網安全公司。
撕逼、砸場,但我是個好公司?
幾年前有一款火爆的網絡游戲叫夢幻西游,在當時甚至能與魔獸世界分庭抗禮,如果用游戲中的玩家形象來比喻通付盾,那它毫無疑問是那個點錯了天賦點的玩家。
眾所周知,對科技型企業來說,研發創新即是生命線,可通付盾卻似乎并不愿意將精力過多投放于此。梳理媒體報道的軌跡,與之相反,該公司找到了一條“快速簡便”、“事半功倍”的成名之路——吵架。
根據報道,通付盾的斗爭手段可以分為以下幾步:瞄準大佬→無中生有→胡攪蠻纏→不了了之。上回被他們纏上的公司正是馬云爸爸旗下的淘寶。
去年雙十一期間,通付盾被指趁當時淘寶在在曝光度上的天然優勢做起了文章。他們抓住淘寶登錄界面滑塊解鎖一事不放,聲稱淘寶的滑塊解鎖技術抄襲了自己的專利。一時間,通付盾被塑造成一個滿腹委屈,被京城大員強搶了財物的弱小草民,告官無門只得“四處申冤”。
然而,僅過1個月,上述言論便先后慘遭業內專家與知乎網友打臉,他們指出:通付盾的滑塊解鎖程序只不過是前端所做的一個小把戲,系統根本未做任何判斷,用戶甚至無需任何操作都可通過驗證,事實上,通付盾的滑塊驗證并非創新,只是個噱頭。隨后,更是有知乎網友指出,多年前的境外免費VPN網站上便有相應的滑塊解鎖出現,通付盾只是做了回進口商。
真相浮出水面后,指責徹底偃旗息鼓,此事也就此不了了之。
未曾想,馬云手下們的心塞歷程還沒結束。
今年4月,部分媒體有組織地傳播通付盾已獲得10.5億元B輪融資(事后被佐證為虛假消息),到了當月30號,通付盾在其微信認證平臺中聲明,對融資一事采取了模糊處理。在聲明中,除了對自己產品的宣傳,通付盾再次對阿里進行了攻擊,他們用“J安全”這個隱晦的稱呼為替代,聲稱“阿里聚安全大面積參考了通付盾的產品體系,甚至具體到產品名稱,都有‘照貓畫虎’的嫌疑。”
只是,阿里聚安全早在2014年10月便正式發布,通付盾卻選擇1年半以后才發表聲明隱晦暗示,而且也未言明具體抄襲點在哪里。因此,結合通付盾之前種種劣跡,輿論均認為這是通付盾為回避自身虛假融資話題所刻意制造的又一場矛盾,或許這并不是終點。
果不其然,僅僅過了一星期,通付盾便又找上了風控行業的老大——同盾科技。事情經過各類媒體已經報道過多次,這里就不再贅述。簡而言之,輿論聲稱同盾科技抄襲通付盾設備指紋技術,但隨后卻被同盾科技發布的官方聲明頻頻反問打臉,并且同盾也已經以“侵犯名譽權”起訴通付盾。諸多業內專家也表示:設備指紋只是一個寬泛概念,業內還有很多公司正在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發,從設備指紋角度出發狀告對手抄襲,顯然站不住腳。
這場爭端中,通付盾甚至被指雇人破壞同盾科技融資、新品發布會等下作行為,也為很多創投圈人士所不齒,無疑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to-VC”層出不窮的時代
至少在前行的道路上,通付盾并不是孤獨的,因為在這個VC們拿著支票滿大街找項目的時代,某些創業者似乎找到了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構建一個高大上的概念,撰寫一份看起來不錯的BP,再以惡性炒作達到在業內具備一定知名度,接著就可以坐等融資了!這是一個to-C變成to-VC的年代!!!
無獨有偶,近年來大熱的移動音頻行業也存在著撕逼,去年年底,蜻蜓FM造假門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喧囂,連王思聰也湊了回熱鬧,直言蜻蜓FM的老總應該去坐牢。
根據報道,“造假門“的起因是”好事者“”反編譯蜻蜓FM的安卓版本軟件,發現其中代號為“普羅米修斯”和“宙斯”的代碼每日未經用戶允許在后臺運行無窗口透明界面,偽造DAU以蒙蔽VC,騙取投資。消息一出便引起軒然大波,蜻蜓FM的聲譽也一落千丈。
如今看來,通付盾或許在走別人的老路了,檢索近期新聞,通付盾霸占網絡靠的并非是某項新產品新技術,取而代之的滿是虛假融資、名譽權糾紛、股權凍結等負面新聞,這無疑讓技術出身的汪德嘉面子上有些掛不住。
借用吳曉波對直播行業亂象的點評:“過去這些年,中國互聯網企業間互相
抹黑、造謠的風氣十分猖獗……某幾家企業一年打十多場官司,場場落敗,它的
創始人像喬布斯一樣四處布道”。
只是,這樣的布道,真的給中國互聯網帶來了福音嗎?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享受到公關戰勝利帶給他們短期甜頭后,開始沉迷其中,投入更大精力與同行的爭吵,長此以往,恐怕帶來的不是新技術、新產品的興奮,而是一波又一波的口水仗以及越來越看不到邊界的輿論底線。
最后,也希望行業內的每一家企業都能真正沉下心來,把精力用到值得的地方,愿科技圈內少一些“通付盾”,多一些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