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楠)今年7月中旬,伊川縣高山鎮王忠洼村村民劉建立家來了3名陌生人,他們自稱“伊川農商行討賬隊”的工作人員,過來催劉建立趕緊償還在其銀行的貸款。查詢后,劉建立才知道:自己曾先后兩次在伊川農商行貸款,另外還曾在該行為別人擔保一次。
“我當時就暈啦!我自己貸款,我怎么就不知道呢?銀行怎么辦理的手續?貸出來的錢又去哪啦?”劉建立說,得知消息后,他內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27日下午,大河報記者跟隨劉建立一起,來到信息顯示為其辦理貸款和擔保手續的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對此事進行了詳細調查了解。
事發:“討賬隊”來家里要錢,才知自己曾貸款
劉建立告訴記者,7月15日下午1時許,他正在家門口午休,被3名陌生人叫醒。他們自稱是“伊川農商行討賬隊”的工作人員,然后就提醒劉建立:“你在銀行的貸款已經過期,需要趕緊還錢。”
“前幾年曾經生病沒錢醫治,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錢,那么難都沒有敢貸款,怎么可能在銀行貸款還超期未還?”劉建立說,“討賬隊”工作人員的說法,讓他很是迷茫。
隨后,討賬人員向劉建立出示了其貸款手續。劉建立仔細查閱發現,貸款人身份證信息確實是他,手續顯示他曾在2003年貸款2萬元用于商業,2007年貸款2萬元用于養殖。此外,2010年還為別人擔保2萬元。由于劉建立堅稱自己從未貸款,討賬人員遂在貸款票據上寫上“別人借他身份證貸,過兩天解決”幾個字后離開。
“2000年以前,我曾將身份證借給同村的張少敬,但他從來沒說要拿我的身份證貸款,況且張少敬不久就將身份證還我了,之后一直帶在我身邊。” 對方離開后,劉建立突然想起來,本村村民張少敬在縣城某銀行上班期間曾借過他的身份證。隨即找上門詢問,得知此事后,張少敬稱“放心,這筆錢我已經問過,這兩天就還上”。
雖然得到張少敬的口頭承諾,不多此時,劉建立再也不敢馬虎。趕緊跑到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查詢了一下。結果顯示:他在該行確實有過兩筆貸款和一筆擔保,三次涉及金額都是2萬元,目前,還有2.5萬元沒有還上。“為什么別人借一下我的身份證就能到銀行貸款,貸的錢都哪去了?”查詢之后,劉建立內心產生了種種疑問。
質疑:拿別人身份證就能辦貸款?壓根兒沒有的人咋為我擔保?
27日下午,記者在伊川縣高山鎮見到了當事人劉建立及其兒子劉軒。在他們提供的貸款手續上,記者看到,劉建立當初貸款使用的身份證還是第一代身份證,辦證日期為1988年12月31日簽發,有效期20年。
貸款手續還顯示,2003年6月26日,劉建立在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貸款2萬元,貸款用途是“商業”,貸款期限為1年,保證人為“張留寬”,經辦人和經放人均是“王喜智”,手續上有劉建立和張留寬的簽名及方形印章。
另一筆貸款手續顯示,在2007年12月29日,劉建立同樣在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貸款1.9萬元,貸款用途為“養殖”,此次的擔保人依然為“張留寬”。經辦人則為“吳鎖圈”。
第三筆貸款手續顯示,在2010年8月份,劉建立作為擔保人給黃會杰在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貸款2萬元。劉建立的兩次貸款都是,一名和劉建立同村的村民“張留寬”做擔保,然而劉建立則根本不認識這位同村村民。“后來,我到村委會問了一下,得知我們村壓根兒沒有‘張留寬’這個人,我懷疑張留寬的身份證是偽造的。”劉建立說。隨后王忠洼村村支書也向記者再次證實,王忠洼村根本沒有名為“張留寬”村民。
調查:當時管理不嚴格,為盤活不良貸款才貸了第二筆錢
為了弄清原委,記者隨后跟隨劉建立見到了當初借用其身份證的村民張少敬。據他介紹,2000年之前,他在伊川縣某銀行上班,負責信貸工作。
“當初,我們跟伊川農商行在同一地點辦公,跟他們的業務員都很熟悉,有個朋友想在伊川農商行貸款,我便在村里借了幾張身份證給他,至于貸款是怎么辦理的,我也不清楚。”張少敬說。
那么,伊川農商行的工作人員到底是如何為劉建立辦理的貸款呢?27日下午,記者在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見到了劉建立第二筆貸款的經辦人的吳鎖圈。他解釋稱,2003年,他還沒有在高山支行工作,2004年才調過來,“調來后承接王喜智的賬,2003年那筆貸款是王喜智經手辦理的,具體情況不知道。”
吳鎖圈坦言,2007年那筆貸款是他負責的,主要是因為2006年伊川信用社要改制為伊川農商行,上級要求必須將不良貸款盤活為正常貸款,為了償還劉建立2003年的那筆2萬元的貸款,他就用劉建立的身份證信息又貸了1.9萬元,用于償還2003年的貸款。
“當時上級不問啥原因,只要將不良貸款變為正常貸款就行,為此,我還償還了2003年那筆貸款的5000元利息。”吳鎖圈解釋說,2010年,劉建立作為擔保人的那筆貸款,他也不知道咋回事兒。
隨后,記者詢問僅用身份證復印件如何辦理的貸款?吳鎖圈稱,“那時候要求沒這么嚴格。”至于劉建立的兩次擔保人所謂的王忠洼村村民“張留寬”的情況,吳鎖圈則說:“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不再提。”
進展:貸款哪兒去啦?銀行工作人員相互推
到底是誰用劉建立的名義貸的款?錢又弄哪兒去啦?就在記者一行準備離開高山支行時,吳鎖圈拿出一份匯款單稱,7月25日,他以個人名義匯款2.5萬元償還了劉建立的貸款。對此,他解釋說,這筆錢現在已經還上了,不過這筆錢他也沒用,現在要追究誰用了這筆錢,到時候再由對方還給他。
而伊川農商行高山支行現任劉姓負責人則稱:“問題已經了解,現在也正在解決,不過至于2003年那筆貸款是如何辦理出來的,仍需要找經辦人王喜智了解。”后經了解,記者得知,2003年,為劉建立辦理第一筆貸款的經辦人和經放人王喜智,目前已調任到伊川農商行彭婆支行主任。
隨后,記者跟隨劉建立一行來到伊川農商行彭婆支行尋找王喜智。對方稱在外辦事。對方通過電話介紹稱,“那個時候借身份證貸款的情況很多,都是互相幫忙辦理的貸款”,而且事情過去這么久,他需要看一下原始單據才能知道是不是他經手辦理的。
得知當事人已經在高山支行拿到了所有的手續時,王喜智又說:“那筆貸款是2003年辦理的,2004年離開高山支行的時候已經做好了交接工作,過去十幾年了,想著他們早已經處理過了,沒想到現在又出問題了,現在出現問題跟我沒關系,還是去找高山支行要說法吧。”
“我的名下莫名多了兩筆貸款,現在就想要伊川農商行給我一個說法,這筆錢到底是怎么貸出來的?僅用一張身份證復印件和一張偽造的身份證就能順利辦理貸款嗎?如果真是這樣,也太可怕了。”劉建立說,還有一點他也十分難以立即,2010年,銀行辦理他作為擔保人的那筆貸款時,他的第一代身份證已經超出有效期2年,為什么還能通過銀行審核,辦理出貸款?來源:洛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