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某些養老機構出現出售床位的現象,甚至規定可繼承、可轉售,廣泛引起社會關注。隨著中國老齡化日趨嚴峻,公共養老資源在未來面臨極大挑戰,城市養老資源面臨轉型的迫切需求,中國養老服務向居家化、市場化轉變乃大勢所趨。
今年5月份,民政部發布消息稱,將積極采取措施推動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事實上,縱觀近幾年的國家政策,已經為民間資本養老市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在近年相繼下發政策及規劃,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釋放出政府要打破“包辦”格局的決心。
專家解讀,居家養老向市場化方向轉變,通過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終真正讓老人受惠。雖然要打破政府包辦格局,但依然會由政府主導,而在具體操作上將放棄大包大攬,吸納社會資本,引入競爭機制,進行市場化運作。目前,北京市正在積極開展居家養老市場化運作試點,經過實踐摸索,積極推進創新養老模式,在提供老人所需的專業服務的同時,還進一步保障老人享受在家養老的自主權利,完善地解決目前社區居家養老的市場化難題。樂成養老雙橋恭和家園將作為北京市居家養老試點項目,首批300余套養老公寓最快將在年內投放市場,這也是北京市第一個遵照《養老設施設計規范》打造的居家養老社區。
根據政府指導意見,位于朝陽雙橋的恭和家園,將積極貫徹“養護醫”一體化的養老思路,創建“養為前提,醫為后盾”的養老環境,積極創造“醫養”便利條件,在充分利用周邊醫療條件的前提下,還針對老年人設立專門的醫療護理中心,為老人創造“小病慢病不出門、大病急病通三甲”的便利就醫條件。在硬件上,整個社區嚴格按照養老建筑規范,實現社區完全適老化設計,充分保障老人的生活舒適性與安全性。除了先進的硬件設施外,恭和家園還將采用嚴謹的科學評估方法,按照老人年齡、身體狀況對老人進行健康測定,最終根據評估結果,從飲食、娛樂、精神、醫護等層面,對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設置不同的服務指導,讓老人擁有積極健康的養老條件,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