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商業 >

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落地承邢張 大智移云是重點

2016-10-25 10:58:0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石家莊10月22日電 承德、邢臺和張家口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再邁一大步。

在22日-23日舉行的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啟動暨中關村TOP100企業頒獎活動中,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中關村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新華網、河北國控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將與承德、邢臺、張家口三市共同啟動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項目。三個市也將成為“量子計劃”落地的合作城市。

自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河北各地積極對接京津,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那么,為何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選擇在承德、邢臺和張家口三市率先落地?三市有何潛在優勢?又靠什么吸引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近日,新華網走進三地,探尋問題的答案。

系列報道之一

承德:站在“云”端 大數據之城崛起

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落地承邢張 大智移云是重點

承德市常務副市長李晉宇進行市情推介。 新華網 王立鵬攝

深秋時節,層林盡染。紫塞明珠承德氣溫不斷走低,總投資百億元的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卻是熱火朝天。項目建設進入沖刺期,年底前一期數據中心3500個機柜將投入使用,迎來首批大數據企業入駐。

承德大數據項目遍地開花,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只是其中怒放的一朵。至今,承德已與京津等地多家企業開展了大數據戰略合作,引進投資額超過400億元,加速打造大數據“全產業鏈”。大數據正在成為承德又一張閃亮的名片。

有人問,風景秀美的旅游城市承德緣何站上大數據的風口?“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是承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定位,這決定了承德必須發展綠色產業,也為城市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

此時,大數據產業方興未艾,與承德的發展路徑高度契合。在國內大數據產業格局尚未形成時,承德市搶先布局,把大數據確定為戰略產業。

“承德發展大數據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承德市常務副市長李晉宇在推介會上如是說。承德區位交通便利,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承德機場年底前正式通航,京沈高鐵建成后,從北京到承德僅需41分鐘。自然條件最讓承德人引以為豪,該市環境優美、氣候涼爽,10℃以下氣溫天數占全年的57.2%,能夠達到開停機時數據中心及機房內溫度A級要求。此外,該市在清潔能源、網絡資源、水資源等多個方面均具備產業發展的相對優勢。

頂層規劃則給承德大數據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京津冀產業轉移升級規劃(2015-2020)》,將承德納入“中關村數據研發—張北、承德、廊坊數據存儲—天津數據裝備制造”發展廊帶;“京冀6+1合作協議”,將承德確定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核心支撐城市;河北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承德建設“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和“京津冀大數據綜合實驗區”……

承德市也趁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軟硬環境上下足了功夫,支持大數據企業落戶承德。產業發展離不開土地,對大數據項目用地,承德市將其優先列入城市建設規劃,對大項目,土地價格一事一議,給足優惠條件。電費是大數據企業運營的重要成本,承德利用能源優勢,給予企業用電、可再生能源指標等優惠。

筑得金巢鳳競棲。一座座“數城”拔地而起,投資200億元的大數據小鎮、中經承園大數據光儲中心等項目開工,完工后機柜數量將達到5萬個以上;河北省大數據交易中心落戶承德;人社部教育培訓中心大數據人才培訓基地在承德揭牌運營。

在國內大數據版圖中,承德市已搶占一席之地,并不斷開疆拓土。李晉宇說,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綠色大數據中心和全國信息交換樞紐,大數據產業產值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 (新華網魏會博/文)

系列報道之二

邢臺:構建六大集群 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

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落地承邢張 大智移云是重點

邢臺市副市長郭旭濤進行市情推介 新華網 王立鵬攝

中國自行車零配件基地、食品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試點縣、羊絨電商示范基地、現代化軸承專業交易市場……近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邢臺形成了六大產業集群,是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是全國產業集群發展示范城市。

“京津冀協同發展帶給邢臺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邢臺市副市長郭旭濤表示,邢臺將圍繞國家戰略確定的“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冀中南物流樞紐城市”新定位,構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共同主導、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的新格局。

邢臺是國家較早的重工業基地,經過幾十年的培育發展,形成了以沙河新型玻璃產業集群、寧晉電線電纜產業集群、羊絨及制品產業集群、平鄉和廣宗自行車及零部件生產制造產業集群、臨西軸承產業集群、清河汽摩配件產業集群等為主的六大產業集群。

隨著當前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日漸成熟,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大勢下,邢臺正發揮勞動力、資源、市場等優勢,積極承接京津地區先進制造業轉移,打造現代制造業基地。

同時,邢臺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也是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太陽能光伏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借助這一優勢,邢臺將瞄準京津科研機構,加強高端科技對接,大力引進科研機構、人才等先進要素,把邢臺建成京津產業轉移和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當好京津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此外,作為冀中南物流的重要節點城市,邢臺到北京只有兩個小時高鐵車程,在350公里半徑圈內有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八大機場。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機遇,邢臺將發揮銜接京津冀與中原經濟區的交通優勢,重點發展現代商貿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等。

“十三五”大幕已全面拉開,邢臺正搭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快車,實現更快發展。(新華網夏振興/文)

系列報道之三

張家口:依托“黃金緯度” 打造“四大兩新一高”主導產業

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落地承邢張 大智移云是重點

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愛軍上臺推介 新華網 王立鵬攝

大生態、大旅游、大數據、大健康……近年來,張家口的每個動作都是大手筆。如今的張家口,正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機遇為契機,乘勢而上,充分依托自身資源、區位優勢,積極推動與北京共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計劃以張北為中心,打造國家級的大數據基地“中國數壩”。

隨著一個個項目相繼簽約、啟動,張家口“四大兩新一高”的產業藍圖已經開始鋪開。

在10月22日-23日召開的京津冀產融協同“量子計劃”啟動暨中關村TOP100企業頒獎活動上,張家口市副市長李莉這樣推介這個城市:“可以說,張家口壩上處于發展云計算的‘黃金緯度’地區。”

據了解,云計算需要大量用電、占地大,而張家口壩上年平均氣溫2.6攝氏度,是天然空調房,能為數據中心節約45%的降溫成本;大規模的風電、光電能夠為大數據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優異的空氣質量可以極大延長服務器使用壽命。2014年11月,張北縣被確定為河北省唯一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基地。

目前,張家口正面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和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三大機遇。據李莉介紹,張家口將圍繞打造水源涵養功能區、綠色產業聚集區、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國際休閑運動旅游城市和奧運名城,全力培育“四大兩新一高”主導產業。

其中,“新技術”產業重點是承接北京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引進培育一批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通用航空等領域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目前,張家口已建成張江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園、懷來航空航天產業園等多處高技術產業承接平臺,一批科技項目正在入駐孵化。

從“輸煤”“輸電”到“輸信息”,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張家口正在發生質的蛻變。(新華網吳翠霞/文)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