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強制法》有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國家行政機關的權力尚要被關在法律的籠子里,但對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及其物業服務商廣東康景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而言,卻敢公然違反法律。
12月3日,記者接到北京合生世界花園業主投訴,因電表沒電,業主在購電后,發現電表需要清零才能充值,但在合生創展物業那里,卻遭到百般刁難,服務態度惡劣,先說維修工人不在,后又改口說下班了,始終不予清零。撥打服務熱線后也杳無音信,無人處理,各部門均表示自己沒有執行權力。業主就這樣在無電的環境中已經生活超過72小時。
據記者了解,雙方分歧在于:物業人員聲稱,業務欠繳物業費,所以不能提供電卡清零服務。但業主解釋說,他不是沒有繳物業費,但在繳費一年后發現,項目中原本規定的每樓層都有公共衛生間,但在銷售過程中,開發商竟然把已經算到業主公攤面積中去的公共衛生間莫名取消了,雙方現已把分歧提交法院判罰。
這件事已經引起廣泛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合同中的一筆公攤費用則增加了合生世界花園的業主們對開發商的不滿。“我們發現合同中已支付公攤費用的公用衛生間不見了。消失的衛生間被改建在與其相鄰的房間里。”
業主給記者出示的合同中顯示6號樓每戶公用衛生間公攤面積大約為34平方米,7號樓每戶業主公攤公用衛生間面積約為11平方米,8號樓公攤面積與7號樓大致相同。交房后,業主們發現在這三棟樓每層的公用衛生間被包進相鄰的兩個房間。
業主們遞交給北京市通州區住建委的信訪材料稱,“根據合生世界花園6、7、8號樓規劃平面圖及與業主購房合同規定,由業主公攤、分布在每層的公用衛生間面積共約751.36平方米,衛生間前廳面積約710.45平方米,兩者共計1461.81平方米。但是目前3棟樓每層均沒有規劃中的衛生間。根據我們的了解,開發商將公用衛生間及前廳改造為房間后,私自將其轉賣,進行二次銷售。開發商通過私改規劃,將原本屬于全體業主的公共空間進行二次銷售,已涉嫌欺詐,且數額巨大。以房屋銷售均價計算(2萬元),涉嫌欺詐金額接近3000萬元。”
業主對記者解釋說:“每層的公用衛生間緊鄰著一間30多平方米的房間,且該房間沒有洗手間。”業主們將之稱為“殘房”。他說:“公用衛生間的前廳里面是常見的洗手池等配置,要進入殘房就必須先進入公用衛生間并經過洗手池。誰會要這種房子?”
業主說,為了能夠抵消這種缺陷,開發商在實際建造中把公用衛生間建在了殘房里面。“這樣這間房就有了衛生間。這個房子售價大約五六十萬元一套,比一般正常戶型便宜一半左右。”業主如此判斷:“如果不這樣改建,那么殘房可能根本賣不出去。”
在6、7、8三棟建筑業主的合同上,他們都為公用衛生間的公攤支付了費用。他們認為目前的現狀是一種“欺詐銷售”。
通州區住建委給出的書面答復是:“公用衛生間面積屬于公共分攤面積,在網上樓盤表內沒有顯示,不屬于商品房預售范圍,無法進行網簽,開發商稱未向其他業主進行出售。信訪人反映開發商私自更改規劃,將衛生間及前廳進行改造的問題,建議向相關部門反映。”
所以該業主表示,雙方已經就該問題訴訟至法院,關于公共服務的內容和價格理應由法院宣判后才能界定。“更何況,國家法律有明文規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斷水斷電。”該業主表示。
記者隨手在網上搜索發現,合生創展原為廣州一家龍頭房地產企業,多年前曾連續排名行業前三位。但近年來該公司屢受質量問題、服務品質及銷售、財務、捂盤惜售等問題困擾,已連續多年業績下滑,并從行業龍頭衰落到年銷售額100億左右的小型開發商。
據合生創展最新財報顯示,合生創展(00754.HK)公布,截至10月底,錄得合約銷售金額約77.0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降12.4%,涉及合約銷售面積約71.3萬平方米,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10,802元,按年下降5.1%。單計10月份,合約銷售額為1.81億元。顯然已明顯落伍。
而對于合生創展來說,業務的下滑更是和各種負面新聞伴隨。“一個項目推遲五六年甚至更久早已不是新鮮事了。合生麒麟公館、霄云路八號……合生創展當年在北二環商圈的標志性商業地產項目——合生德勝大廈也是拖了八年之久仍未開業運營。”一個早在3年前就該竣工的項目,至今仍在建設中,新的房源推送也遙遙無期,開發商究竟打的什么算盤?是捂盤?囤地?還是資金困境?媒體發出了這樣的質疑。
其實這種情況在合生的標桿項目,霄云路八號體現的更加明顯。這個已經建設了近10年的項目,一直處在銷銷停停的狀態中。資金鏈斷裂、爛尾的傳言不絕于耳,但也有捂盤惜售的嫌疑。因為從最初的8萬元每平米,如今價格已經上漲到近15萬每平米。而對于霄8銷售速度如此之慢,現場銷售經理甚至公然聲稱,是因為開發商看好北京房價的漲勢,故意慢慢推盤,拉長了銷售時間。媒體稱,近些年來合生創展一直都在發展上步伐遲緩。業績下滑、大幅裁員等風波接連不斷也都引發業界的各種猜想。背后的債務壓頂,資金鏈都面臨著嚴重的考驗。合生一貫持有高溢價、多囤地、慢周轉的開發模式,但單單從近幾年公司數據來看,明顯財務處于困境,這樣的經營模式早已不再適應如今的市場。這個曾經的地產航母,如今面臨巨大危機。
如果銷售服務、物業品質、房屋質量這些基礎業務再沒有提升,甚至公然違反法律,等待合生創展的可能就不只是延遲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