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6月6日消息(記者 王明月)今年1月,中星財行出現逾期,原本承諾5月完成的全額兌付至今未能解決,負責人及股東失去聯系。隨著調查的深入,央廣網記者發現逾期項目的資金也在“中星”體內循環,中星財行或涉嫌“自融”。此外,這家所謂的“國資系”平臺與此前農信國投、51快影、上網貸等逾期平臺一并,都指向背后的國資股東--和平影視。
國資背景是否就該成為投資者的“萬能險”?國資入股是否就該為平臺買單?
逾期前兩日股權生變 和平影視被疑“甩鍋”
今年1月24日,中星大地寧波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星財行”)發布逾期公告稱“平臺資金緊張”。4月27日,中星財行發公告稱已完成了60%以上的逾期兌付,原計劃將于4月完成全額兌付的款項將延遲至5月20日。
然而,5月已過,剩余40%的逾期資金卻遲遲未到賬。“(中星財行)5月15號左右就已經跑了。”投資人王先生告訴央廣網記者,5月15日后,逾期聯絡群里中星財行的客服集體不再出聲,中星大地的官網也無法打開,而法人代表單錢君也不再接聽電話。
在中星財行和中星大地集團均聯系不上的情況下,投資人索性將“矛頭”對準了中星大地集團的“祖父”公司——上海和平影視企業公司(以下稱“和平影視”)。然而蹊蹺的是,在中星財行發布逾期公告的前兩天,即今年的1月22日,中星財行的股權發生了變更。
工商資料顯示,中星財行的實際運營公司中星大地寧波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1月22日完成股東變更,股東方由中星大地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星大地(杭州)實業有限公司。而不久前的2016年12月29日,中星財行也由國有控股變更為內資法人獨資。
股權變更前,中星大地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中星財行,而中星大地集團有限公司背后的三個股東分別為中星大地國際貿易發展中心、寧波中星物產有限公司和華星聯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上述三家公司中另外兩家公司的股東均包括中星大地國際貿易發展中心,而中星大地國際貿易發展中心則為和平影視旗下直屬企業。
股權變更后的,中星財行由中星大地(杭州)實業有限公司全資入股,后者由中資國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資國本”)全資入股。
股權變更關系圖
逾期公告發布前兩日,中星財行的股權卻發生了變更,此舉被投資人質疑是和平影業在“甩鍋”。王先生表示,目前投資者只能聯系上和平影視的客服,客服反饋說和平影業已和中星財行沒有關系了。“和平影視在1月25號還發公告稱,處罰中星300萬,你說能沒有關系嗎?”王先生質疑道。
據此前媒體報道,在中星財行陷入兌付危機后,和平影視于1月25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兩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農信國投、中星財行)出現逾期情況,已責令其上一級主管部門負責開展調查工作并負責善后,并對中星大地寧波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農信通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分別做出經濟處罰300萬元的決定。目前,該公告已被刪除。
“這可以說明他們之間屬于關聯公司”,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施永寶表示,從中星財行的法人責任來講,其作為獨立法人應當以其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直至破產。“但是如果其股東具有出資不到位、財務不獨立、未辦理清算等情況,債權人可以追加其股東要求承擔責任,向上追溯。”施永寶說。
然而,王先生表示,無論是中星大地集團有限公司,還是中星大地(杭州)實業公司現在都已經失聯,他們也嘗試過找中資國本,卻被以領導不在為由不接見。“投資人也可以直接找到和平影視,要求其出面解釋說明、承擔相應責任。”施永寶表示,逾期前兩日股權變更的做法,至少可以讓投資人懷疑股東涉嫌轉移責任。
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根據行業監管細則,P2P網貸平臺作為信息中介,由出借人自行承擔借貸產生的本息損失,但平臺對于借款項目具有相應的審核責任,需要采取措施防范欺詐行為等,也有相應的禁止行為清單,如果是平臺自身觸及法律紅線,作為直接參股的國資企業難以脫責。
項目資金體內循環 中星財行涉嫌“自融”
王先生告訴央廣網記者,被逾期的大部分投資者是在2016年11月到12月期間,購買中星財行上的“月月增利”等金融產品的。目前,中星財行官網上顯示月月增利的年化收益率為 7.60% - 12.00%,已經售罄。然而,投資人所簽署的合同上并沒有說明對應的標的是什么。那逾期的這筆錢去了哪呢?
2015年9月30日成立的中星財行原本為中星大地集團旗下互聯網化綜合性金融服務商,作為一家以國資背景背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宣稱項目資金流向為國企政府等業務關聯方。“2016年年會時,中星的負責人告訴我們,錢投給了黃山翡翠明珠項目。”王先生表示。
央廣網記者查閱中星財行的官網,發現了關于黃山翡翠明珠項目的推介說明。其中介紹到,黃山翡翠明珠項目的開發業態為普通多層住宅、小高層住宅、獨棟及聯排別墅等,總面積16多萬平方米,該項目是由黃山綠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于2014年立項及開發的,而黃山綠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又是由中星大地國際貿易發展中心旗下的中星聯合物產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這意味著中星財行作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為關聯企業黃山綠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提供了資金。施永寶表示,此行為可以說明中星財行存在自融。
無獨有偶,此前媒體報道,和平影視“孫公司”旗下的聚盛財富也曾涉嫌自融。聚盛財富的“小勝30第一百零六期”項目的借款方為上海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而該公司是聚盛財富的股東——上海中和世紀工貿有限公司——的投資方之一,因此聚盛財富被疑存在自融。
國資背景成萬能險?和平系平臺屢“爆雷”
然而,將和平影視“拉下水”的也不止中星財行和聚盛財富兩家。上文所提及的與中星財行一同受到和平影業處罰的農信國投,其逾期金額卻得到了全額兌付,這讓中星財行的投資者不解。
工商資料顯示,農信國投的唯一股東是上海和平影視企業公司旗下的中和蘭貿易發展中心。今年1月22日,農信國投發布逾期公告,隨后和平影視要求其上級公司于4月15日解決逾期兌付。4月25日,農信國投發公告稱,截止4月24日,所有逾期標的本金、利息,以及罰息已全部兌付完畢。
除此之外,另外多家“和平系”平臺也接連出現過逾期或“爆雷”。據媒體報道,今年1月,51快影發布逾期公告,當時51快影的擔保方是和平影視系旗下的中和蘭(寧波)實業有限公司,然而在51快影發布公告當天,和平影業便撇清了和中和蘭(寧波)實業有限公司的關系;去年3月份,上網貸失聯跑路,而上網貸的唯一股東是上海和平影視集團旗下的上海萬恒經濟發展總公司。
隨著和平影視相關平臺問題的不斷暴露,和平影視在官網發布聲明:“所有未經本公司批準同意建立的三級及以下子公司,本公司均不予承認。若這些三級及以下子公司出現任何法律風險,其相關法律責任均由其二級子公司法人代表個人承擔,并按國有干部管理條例處置。如有違法亂紀的送交司法機關處理。”今年3月份,和平影視也正式宣布要全面徹查“和平系”網貸平臺。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宣稱自己有國資背景的平臺接連“爆雷”。就近期而言,5月22日,具有“上市+國資”雙重背景的合拍貸因逾期宣布暫停運營。5月26日,宣稱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參股的湖南P2P平臺益金寶上線僅74天就爆雷,被曝提現困難。隨著這些平臺不斷出現兌付逾期、提現困難、虛假宣傳等問題,國資背景也不再是投資者眼中的“萬能險”。
出于增信的需要,網貸平臺積極尋求品牌背書。然而,所謂的國資背景參差不齊,被稱“偽國資”的現象也大量存在,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資背景平臺。從實際操作來看,少部分國資系平臺為國資企業直接參股,大部分平臺則是國資企業經過多層股東結構間接參股,這種形式往往是有意安排,但層級越多,該國資企業對平臺的把控能力可能越低,投資者需要擦亮眼睛。
截至發稿,央廣網記者多次致電中星財行法人代表單錢君及和平影視,均無人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