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最前線 主筆 胡喆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標明來源
互聯網人的一頓飯,竟然演變成一場火辣辣的娛樂圈大秀。這幾天,烏鎮的頂級飯局讓段子手們忙壞了。
筆者曾在中關村混跡過挺長一段時間。中國啟蒙級的互聯網高手幾乎都出自中關村。印象中,互聯網人最大的特點是樸素。
他們的樸素是真土,不裝逼也不會作秀。
為什么說他們土呢,一是因為太忙,沒有那個精力捯飭。
二是因為當時真沒有條件。當年的中關村,從白石橋到保福寺,除了學校,就是電子界的小商品市場,有調性的餐飲娛樂基本為零。那時沒有創業大街,更沒有3w和言幾又,咖啡館都是奢侈品。
第三,當年這些牛人確實沒進化到那么講究的程度。他們也愛聚會聊天,聊那些改變世界的想法,但往往都出自路邊小館。他們不care國貿人的香水誘惑,更不懂今天山頭林立的飯局江湖。
說起這些當年的互聯網大咖們,我首先想到的一個人是一位L老爺子,他的地位在中關村是獨一無二的。
記得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是在他公司一間比較小的會議室里,具體因為一件什么事情見面,我記不清了。那時候,他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大咖了。
L先生的服飾格調可以說在中關村人里是個另類,有型而且儒雅。就一件白襯衣,一條深色西褲,那種秀挺儒雅的范兒,真是難描難畫。
放在任何地方一看,這就是中國企業家的代表。
但我獨獨有深刻印象的是,不是他的儒雅,是他的疲憊。那時候,他準準的還沒有六十歲,但因為我坐得足夠近的原因,我能夠看出他的疲憊、他的努力打起精神,我甚至覺得他的手在微微的顫抖……我很想給他倒杯茶水,讓他先緩一緩。
老一代的中關村人,其實都是這么拼的。
但反轉的是,我又見過L先生幾次,每次都覺得他逆生長似的,每次都比我看到的第一次要年輕、要精神。
原因大概也比較簡單,后來他的直接管理壓力越來越少,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去關注企業家群體的成長、社會公益還有一些比較輕松的事情。
以前我看到人物描寫,總說一個人,大權在握的時候多么多么年輕,一旦不掌權了一夜白頭。我想用我看到的這個例子反駁,人一旦愉快、輕松并有了足夠的精神上的滋養,才是會更年輕的。
但是碼農們不要著急,后面有足夠多的例子來證明,你們的樸(han)素(suan)是有DNA的。
比如我熟悉的小L先生,現在大家大概都覺得他是一個超級有錢人,但我覺得,他現在的注意力一定仍然不是放在花錢所能具有的樂趣上來。
小L先生身上最能代表中關村人的,一個是沒有喪失好奇心,一個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說到第一個特點,那還是在他的公司剛剛上市,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偶像級公司。而我呢,開的一輛小奧拓車屁股上貼了一個該公司的LOGO。
有一天我在東四環游車河,游著游著就覺得被人盯上了,最后確認是一輛奧迪A8盯在我的屁股后面,把我的整個后視鏡都占滿了。追上我以后,這輛車開到和我并行的位置,搖下了窗玻璃,我也同時打開了車窗,一看,是小L先生,原來他是盯著我車屁股上的那個LOGO來的。
后來他告訴我:『我就是特想看看什么人在車后面貼我們公司的標志,他肯定是個很喜歡我們公司的人吧』,說完笑了一笑,表情很天真。
那時候小L先生公司的福利挺好,幾乎每個小team都有一個同事負責在下午給員工訂零食和水果。于是一到三四點鐘,就有潮水一樣的水果被車推進來……但獨獨有一個人沒有,就是他本人。因為他是老板,他沒有team,沒有助理,雖有一個同事幫助他打理工作安排,但也不是他個人的秘書……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他每天自己下樓到樓下的小販那里去買一兜棗子,用個塑料袋提上來,自己費力的在洗手間里洗好了,拎回去吃……
還有一個更為樸素的典范,這個人可稱為中L。他在30多歲的時候,每到年底都要自己帶著酒來看看媒體的朋友,他自帶酒,自己照顧自己,越聊越嗨,每次一桌人都語盡了,他還滔滔不絕的講自己公司的軟件如何如何的好。
結果到了他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我去他的辦公室見了一面,發現了他的兩個改變:第一,有個冰柜了,里面有且只有健怡可樂;第二,抽煙了,且只抽0.1的中南海(那之前我記得他不抽煙)。看到我頗為驚訝地看著滿滿一冰柜的健怡可樂,中L先生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我這不是提高生活水平了么,現在我就喝這個』。
說實話當時聽了這話有點想掉眼淚,都幾億美金身家的人了,喝個健怡還覺得是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我不能否認的是,他們當時都生活在中關村,而且生活得很快樂。這里面大概有幾個意思:
第一呢,是要住得近,這里是他們事業的中心。他們那時候有的買房了,有的可能還是租房,但條件一定是要近,要能盡快到辦公室。
第二呢,是喜歡中關村的文化,那時候中關村有最大的電子市場、有最大的書店和最大的圖書一條街(就在今天創業大街的地方),有最好的高校和最多的技術人員,很多人離開校園,穿過北四環就進了公司,有很多人甚至還是在讀的研究生,就已經在企業里負責相當大一攤事兒了……一半兒校園一半兒未來,大概是最好的描寫了。
第三呢, 是碰頭方便。那時候甚至沒有什么咖啡館文化,因為第一代中關村人,都還沒有進化到能欣賞咖啡的程度(參照前文中L先生喝健怡可樂的例子),他們經常聚會的地方,是小飯館,如果有正式的客人來了,當然會去亢龍太子或者東海,但不是常態。
第四呢,是大概都還沒有孩子,甚至沒有結婚,所以能完全的把時間投入到事業中來。
……那不是中關村最繁盛的時候,但一定是中關村的創業文化最原生態的時候。
現在,這幫人都到了上地、西二旗了。最近有幾篇文章說,今天中關村牛人的典型形象已經不是當年的大佬了,而是“月入五萬的西二旗碼農”,他們“穿著優衣庫(或者GAP),吃著單位的免費配餐或者驢肉火燒,攢著錢買北京最貴的學區房”。他們居住的環境“密不透風,擁堵無比,那里沒有書店和詩一樣的草坪,連像樣的飯館都沒有……”
別看什么《西二旗生存指南》一類的公號上整天調侃這種生活,那實在是苦中作樂,是重壓下的呻吟。
有很多第一代的中關村人在第一次去過美國之后,都回來和我念叨……我們將來要是有錢了,一定搬到那樣的地方去,那么大的園區、那么大的綠地,一個公司到另一個公司之間,開車過去跟郊游似的……
可如今,他們的公司已經有幾百億、上千億美金的市值了,但這個夢想還是沒法實現……沒辦法,狹義的海淀已經沒有這樣的地塊,去實現他們生活在公園里的程序員夢想了。
今年有個很有名的地產企業來和我聊天,說,如果我們要給中關村人打造個生活中心,那該是什么樣的啊?
我說,第一,要有好的生活配套。這幫外表樸素身價千萬的人,都不太會照顧自己,雖然時代又前進了十幾年,他們本質上還是沒有怎么進化。當然,生活太糙也不怪他們,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太大,另一方面是上地這一帶也確實沒有什么發展生活配套的空間了。
我說,第二,得有個書店,最好還能有個圖書館,能讓他們一進去,就覺得回到了校園時代,回到了還在校園里看plmm的青春時光。當然,隨著時代的進化,還得有個咖啡館,還得有個健身房。
我說,第三,最好有些房子能出租。租房永遠是中關村民們最大的痛,在忍受著巨大工作壓力的時候,還要面對狡猾的中介和把他們視為魚肉的房東,以及各種無盡的套路,讓這幫單純的家伙應付起來絞盡腦汁。
我說,第四,這地方最好在北清路,那邊有無盡的鳳凰嶺、百望山還有陽臺山,以及最肥最美的陽坊的涮肉,既然我們的中關村人注定沒有硅谷人享受原野的福氣,就讓他們多點山水之趣吧。
中關村明年就三十歲了,改變世界的牛人們還在一代代地出。現在我已經不在西二旗上班了,但我經常回到西二旗,去看看那些老朋友們。
那里的典型場景依然是升級的物質環境和激情依舊的精神文化環境,但的確對這些創業者來說,缺少了一點生活上的關懷。
現在每個人都想著做聯合辦公,都想著做孵化器,為什么不能有人去打造一個中國原創的、為互聯網人量身定制的生活中心呢?如果有,中關村就更像硅谷了。
據說,即將登陸中關村的“開拓者計劃”就關乎此事。
開拓者計劃是由萬科提出的,該計劃在發起前,由萬科聯手騰訊網絡空間研究中心,對互聯網科技精英居住需求進行了全方位調查研究。
開拓者計劃將涵蓋一個名為“翡翠書院”的社區及包括圖書館、書院講堂、共享會客廳等豐富互聯主題的配套,旨在為科技精英量身定制全新居住解決方案與交流成長平臺。
萬科翡翠書院正如一所大學,這里匯集了最優秀的科技精英,他們志同道合,共謀宏圖偉業。萬科翡翠書院是萬科在原有翡翠系營造標準之上,結合海淀基因,為中關村科學城科技精英們量身定制的翡翠系2.0社區,萬科翡翠書院將通過打造科技精英互聯社區,用美好生活致敬每個改變世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