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身處萬億級藍海市場,動輒經手上億的委案,很多時候卻被喚作“討賬的”;他們為了助力信貸機構消化盤活不良資產,時刻都在創新處置方式,想著如何向債務人施壓,而自身卻承受著無窮壓力。他們從事的職業是不良資產處置,已悄然成為防范金融風險、保障信貸事業健康發展的支柱產業。
隨之金融信貸業務的發展,金融市場對不良債權催收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內不良資產處置成為一個專門行業始于1999年四大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AMC)成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四大全國性AMC及數十家地方AMC構成了國內不良資產處置的主要主體。但隨之金融及類金融信貸業務日趨互聯網化發展,各類新型信貸機構及信貸產品、信貸模式層出不窮,而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急需轉型以適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革新,大量有實踐處置經驗的非持牌處置機構卻亟待納入監管范疇。
按照銀監會公布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三季度末,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1.67萬億元,不良率1.74%,河南省內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1027.42億元,不良率2.45%,較上季度小幅下降,但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當前宏觀經濟階段性回穩,銀行業資產質量下行壓力有所緩解,但受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及國內“三期疊加”等因素影響,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短期內仍難以見頂,不良規模增長仍將承受多方壓力而在合理范圍內緩慢上升,其處置出清還有一段持續過程。據當前不完全統計,除四大AMC及兩家省級AMC之外,省內尚有數百家非持牌機構、萬余從業人員活躍在不良資產處置領域。
在此形勢下,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作為專注于商業實踐研究和推廣的省級商業經濟學科最高學術團體,將充分發揮自身歷史久、規模大、業務全、實力強、知名度高等優勢,本著切實貫徹和落實黨的十九大指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出發點,計劃用六個月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充分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手段,通過線上+線下實名問卷調查、行業相關機構研討、從業人員走訪座談、專業人員搭建分析模型等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深度調研河南省內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相關機構及從業人員現狀,并據此形成大數據分析報告,為省內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相關機構和人員提供參考。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商業資產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段天明表示,作為學會承辦的第一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學術研究課題,我們誠邀省內各類信貸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機構及職能監管部門積極參與和支持我們的調查。我們將深入剖析每一份調查問卷,在著眼全國及省內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當前尚未納入監管范疇的非持牌不良資產處置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通過調研行業現狀,預判發展趨勢,盡快發布調查結果及分析報告。為相關從業機構開展投融資業務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同時希望對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為省內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