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商業 >

中林集團加速推進林業產業鏈現代化

2021-09-04 20:42:49 來源:經濟日報

自產木材71萬立方米、進口木材991萬立方米、完成港口吞吐量2423萬噸……林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林業產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成敗。作為我國林業行業唯一一家央企,中林集團面對上半年復雜嚴峻的經營形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等主要指標穩步增長,三大主業相關數據好于預期,延續幾年的良好發展態勢,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經營業績穩中向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蔓延,木材進出口和國際物流運輸受阻等不利影響,集團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經營。在保持全集團境內外企業員工零感染的基礎上,搶抓機遇、主動發力,實現了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持續增長。”中林集團總經理林展說。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林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997.35億元,同比增長19.72%;利潤總額6.52億元,同比增長71.55%;凈利潤4.99億元,同比增長100.16%。

主營業務指標方面,自產木材71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0%;自產木片3.73萬絕干噸;進口木材991萬立方米;完成港口吞吐量2423萬噸;銷售紙品及紙漿53萬噸,同比增長36%;生產經營各類林木及農作物種子2.17萬噸,培育各類林業種苗苗木457萬株,同比分別增長59%、24%。

在充分聚焦主責主業的同時,中林集團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上半年,深度參與國家重大林業工程建設,通過集約人工林栽培和現有林改培,有效推進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切實增強林產品供給和基地綜合利用水,為集團公司中長期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依托現有國儲林項目,中林集團還通過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發展林業碳匯,開展碳匯認證、林業碳金融項目試點、林業碳匯權益交易、收儲制發“碳票”,逐步探索以“碳票”開展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

此外,中林集團“森林+”“園區+”“湖泊+”等三大戰略也取得新進展。

“新”“實”結合見真招

當前,國際國內市場波動風險進一步加深,雖然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中林集團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要立足主責主業,確保各類重點項目有效推進,在‘實’字上見真招;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不斷開拓業務模式,在‘新’字上持續發力。”對于下半年集團經營如何破局,林展給出了“真招”:

——扎實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依托優質森林資源,以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為目標,持續做好重慶、廣西、福建國儲林經營管理和收儲工作,著力培育優質木材、發展多元林下經濟產業。同時,探索出一條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加速構建新型產業園區集群。加快推進木材產業園區、港口、物流等綜合服務臺建設,著力推動園區轉型升級,更好地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全面提升林地資源管理水。積極探索多種林地經營模式,不斷導入新技術、新業態,突破林業產業發展傳統模式,提高現有林地蓄積量、出材量。加快貿實結合轉型步伐,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做大木片、木材加工與貿易市場份額。

——著力打造生態旅游新亮點。統籌抓好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品牌形象,將生態旅游與特色文化相結合,豐富景區業態,努力推動生態旅游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中林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權禮表示,未來五年加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業布局優化將是重要內容,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將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集團將加速“貿實轉型”,全面融入碳交易新興市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