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商業 >

翠湖一品號稱昆明頂流教育資源盤,憑什么?

2022-03-17 09:35:11 來源:榕城網

 

公元764年,躊躇滿志的南詔王閣羅鳳到昆明地區視察,他站在一塊高地上,指點著昆明壩子說:“這里山河可以做為屏藩,川陸可以養育人民。”于是在第二年,他命長子風伽異在此筑城,取名“拓東城”,并讓風伽異以南詔副王的身份坐鎮拓東城。于是,南詔國筑拓東城就成了昆明建城之始。從南詔國建設拓東城開始到今天,昆明已有1258的歷史。

 

明代以前,昆明城一直都是土城,直到明洪武年間,才開始用磚砌城墻。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改中慶路為云南府,在昆明建造云南府城,把圓通山及菜海子(今翠湖)一片納入城內,建造了“周九里,高二丈九尺二寸,設門六,上皆有樓”的磚城。

清代昆明城市的規模基本延續了明代以來的狀況,由于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清代對昆明城先后修建了23次。從1937年開始,由于昆明在整個戰爭戰略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變化,直接推進了昆明的城市化進程。

一二一大街歷來就是教育名校聚集地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這樣的形勢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了長沙臨時大學,后又于1938年4月西遷昆明,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西南聯大在8年的辦學時間里,共培養了8000余名學生,是當時全國畢業生最多的高校之一。擁有的教授陣容在當時也是名列全世界前矛,1939年時,聯大擁有177位教授(含少數副教授),占全校教職工數的22.3%,而其時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這一比例也僅為22%。民國時期,中國共有81名院士,其中在聯大的就有27名。這也是西南聯大為什么歷史短暫,卻能譽滿海外的原因。

1946年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復員北返后,西南聯大師范學院留昆明聯大舊址獨立設置,定名國立昆明師范學院,1984年改稱云南師范大學,而聯大的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此,云南師范大學與始建于1922年的云南大學(時為私立東陸大學),以及兩所高校的附屬學校構成了昆明的教育名校聚集地,而一二一片區也成了云南學生和家長們削尖腦袋都想擠進的片區。

昆明兩所扛把子中學承認對方是第一

同處一二一的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與云大附中本部構成了昆明頂流中學的扛把子。民間流傳,學生進了這兩所學校,相當于一只腳踏進了一本高校的大門。而家長們為了讓小孩能安心在這個片區讀書,不惜租房、買房,一住就是幾年十幾年。而這兩所學校也從沒讓人失望過,云師大附中2021中考550分以上674人,占全年級人數58.86%;中考狀元600分滿分考了591分。而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區2021中考550分以上942人,占全年級人數66.34%。兩者每年為被稱之為985搖籃的師大附中貢獻了60%的生源。從數據上已不得不承認一二一片區為昆明頂流教育的扛把子地位。

翠湖一品,扼踞一二一咽喉位置,毗鄰8所名校

地處一二一大街與西昌路交叉路口的翠湖一品,規劃建6棟住宅,1棟商業,雖建面只有約8.7萬,憑借其一環中心地段和名校環繞,入市即被定義為城央豪宅。與包括云大附中、云大附小、云師大附中、云師大附小、云師大幼兒園、昆一中等在內的8所知名學校咫尺之遙,基本上都是步行10分鐘的行程內。

翠湖一品的面市,不得不讓昆明適齡兒童的家長為之側目。學生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到這個片區就學。但王牌學校也有痛點,不能住校,又在市中心。租房子呢,家里有二娃或有老人要照顧,不在一起不方便。送學呢,市中心開車又堵得很,經常會遲到不說,一堵起來,一天的心情都沒有了。所以但凡有點條件的,就會選擇直接在附買一套房,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一大家子都可以搬過來,陪讀陪伴兩不誤。孩子畢業后,把房子轉租給下一屆家長,或者轉手賣掉也好賣,相當于一點都沒貶值,還白住了大幾年。

翠湖一品的鄰居們

除了有15年全齡段頂級教育的鄰居們,翠湖一品步行到翠湖公園約1公里,只需15分鐘。到圓通山動物園約1.5公里,步行也只需20多分鐘。1號線一二一大街在此設站(建設中),屬于地鐵上蓋。周邊還有云大醫院、翠湖商圈、小西門商圈等。硬配套確實很硬。吃住購娛學都很方便。

一環內頂流教育資源盤,300套,賣一套少一套。咨詢熱線:0871-6767 2828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參與評論